光明網訊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2021年全國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工作各項任務已圓滿完成。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森林面積和蓄積穩步增長,生態空間質量穩中向好;結構有所改善,保護格局初步形成,利用格局趨于科學,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增強,森林碳匯能力穩步提升。
4月2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召開2021年全國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工作總結會議,全面總結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工作的成績和經驗,表揚貢獻突出的61個單位和156名個人,并對林草系統做好2022年全國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工作提出要求。
2021年,全國各級林草部門共投入1.7萬調查監測人員,完成31個省份45.7萬個樣地監測、4.7億個圖斑監測,首次實現了以國土“三調”為統一底版的森林、草原、濕地資源全覆蓋監測,按統一時點、統一標準全面查清了全國和各省林草濕資源本底及生態狀況。
四川樣地調查(圖片來源:國家林草局)
我國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工作已實現由單項資源監測向多種資源綜合監測、由資源監測向資源與生態綜合監測評價的轉變,開創了我國林草調查監測新局面。
會議要求,要深刻認識開展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對推進林草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各級林草主管部門要嚴格落實《自然資源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開展2022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工作的通知》,按照部局確定的目標任務、職責分工和工作規范,強化組織領導、保證調查質量、積極探索創新、確保安全生產,全力做好今年的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工作。(記者 張佳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