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火爆政策資本持續加碼 預制菜賽道漸趨擁擠 尚無行業龍頭顯現仍處摸索階段

        央廣網 2022-05-09 10:49:45

        央廣資本眼記者 岳玥 北京報道受疫情影響北京要求餐飲暫停堂食,“五一”以來,各大平臺預制菜銷量翻了數倍。

        而“五一”預制菜的火爆并非偶然,近年來,預制菜行業已呈快速發展態勢。近年來宅經濟背景下,囤貨需求旺盛逐漸催熱預制菜市場,吸引一眾入局者。眾多企業從不同的方向切入預制菜賽道,摸索著不同的產品模式和渠道模式。

        預制菜行業快速發展。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6.8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近58%成立于5年之內。據預制菜聯盟官號介紹,今年預制菜市場規模預計達到4100億元,未來5年內將達到萬億元。

        面對萬億市場,預制菜賽道開始擁擠,除了企業、資本相繼加碼,廣東、山東等地更是先后出臺了預制菜產業發展政策,爭奪““預制菜之都”。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預測,下半年各地政策還將密集出臺各地政策的出臺,與行業升溫、地區產業基礎、食品產業轉型需求等高度相關有關,預計下半年各地政策還會密集出臺。

        雖然不論在市場、資本還是政策方面,預制菜產業一直熱度不減,但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目前還是初期摸索階段,頭部企業未出現,尚處于摸索階段。

        “目前大部分預制菜加工企業仍處于小弱散的狀態,應當通過高性價比的方式,圈住自身消費群體”,預制菜相關專業研究員表示,預制菜領域存在一定市場前景,相關企業應努力建立自身的長期競爭力。”

        “五一”銷量翻倍 上市企業相繼加碼

        受疫情影響,北京餐飲經營單位暫停堂食服務,市民居家烹飪的需求大漲,各大超市和生鮮電商紛紛推出預制菜和方便操作的半成品。各平臺統計數據顯示,“五一”以來,各大平臺家預制菜銷量均翻了數倍。????(哪里的數據?)

        家樂福推出了線上大食堂服務板塊,涵蓋預制菜、蔬果肉、水飲等多種品類;。 “回家做飯成為近期多數人的選擇,我們不斷加大相關產品備貨量,協調增派2到3倍的人手,確保更高效的服務。”家樂福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樣在盒馬App上搜索“預制菜”,也有各類產品可滿足消費者不同口味的需求。“‘五一’假期更多用戶選擇線上下單,盒馬App北京地區單量相比假期前增長超30%,其中預制菜銷量較假期之前增長漲了5倍;。”盒馬相關負責人介紹節后平臺也將繼續增加預制菜品類。

        此外,沃爾瑪超市也推出了不少預制菜,覆蓋家常菜、地方特色菜、火鍋等各種品類。

        疫情以來,預制菜銷售火爆,比平時翻了近3倍。

        實際上,近年來“五一”預制菜的火爆并非偶然,近年來在疫情和宅經濟背景下,囤貨需求的旺盛逐漸催熱預制菜市場,吸引一眾入局者。天眼查數據顯示,預制菜相關企業注冊量快速逐步增長。,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6.8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近58%的企業成立于5年內。

        而且,今年4月以來,與預制菜概念相關的多家上市公司股價接連漲停。4月20日,步步高、益客食品、華天酒店、海欣食品、惠發食品均漲停,廣州酒家、嶺南控股等多只個股跟漲。

        隨著預制菜走紅,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紛紛涌入預制菜賽道。目前除了專注預制菜領域的企業之外,還有農牧水產企業、傳統速凍食品企業、餐飲企業、生鮮零售企業、調味品企業等涉足預制菜行業。

        眾多企業從不同的方向切入預制菜賽道,摸索著不同的產品模式和渠道模式。

        從企業類型來看,“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于2008年入局預制菜行業,主攻C端市場,雖有先發優勢,但目前仍存在營收依賴單一市場等劣勢。

        相對而言,傳統速凍食品企業全國化渠道分銷能力更強,國海證券發布的研報顯示,這類企業通常以流通市場、KA商超起家,基本以標準化產品為主,同時主營產品速凍食品對冷鏈物流要求也很高,因此其冷鏈物流能力也強于其他類型企業。

        對于上游農牧水產企業而言,它們擁有原材料優勢以及成本優勢,對于原材料的特性更為了解,研發能力較強。溫氏股份(300498.SZ)、雙匯發展(000895.SZ)、圣農發展(002299.SZ)等肉禽類企業,以及國聯水產等水產企業均已布局預制菜領域。

        但農牧水產企業由于位居產業鏈中上游,對終端消費需求的把控能力不如餐飲企業、零售企業等,品牌打造能力較弱不強。

        針對這一問題,已有上游企業與零售企業達成合作,互利共贏。

        今年1月,國聯水產宣布與盒馬鮮生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展開水產預制菜品方面合作。盒馬鮮生將結合市場需求在自有渠道積極導入國聯水產的預制菜品,國聯水產則與盒馬鮮生展開水產類預制菜品的市場推廣,以及研發、冷鏈物流等多方面合作。

        調味品企業也試圖在預制菜賽道分一杯羹,包括金龍魚(300999.SZ)、海天味業(603288.SH)、恒順醋業(600305.SH)等在內的企業均在今年提及進軍預制菜領域。今年4月,恒順醋業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稱“公司已積極研發和布局預制菜產品系列”。

        資本涌入 高瓴等頭部機構青睞

        隨著預制菜市場的進一步擴大,資本們早已埋伏好。目前,已有例如厚生、紅杉、高瓴等頭部大咖涌入預制菜領域。

        知名海鮮深加工企業亞洲漁港,涉足海洋預制菜領域,曾獲得厚生資本、美團和新希望等投資,目前正謀求上市;2020年12月,永輝旗下食材供應平臺彩食仙獲得10億元A輪投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和騰訊領投,景林投資、招商銀行、民生股權投資基金跟投。

        從2021年開始,除了猴爺餐飲、小牛凱西、麥子媽等9家獲得融資的預制菜企業外,今年以來,“烹烹袋”、舌尖科技相繼獲得融資。其中舌尖科技分別于2021年8月、2022年3月先后完成A輪、B輪融資,A輪融資的投資方是盈科資本,投資金額為5.5億元;B輪融資未披露具體投資方,融資金額達16億元。

        今年1月17日,中餐預制菜連鎖品牌“銀食”獲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險峰K2VC;1月18日,新中式預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園”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由百度風投領投,鼎翔資本和零一創投跟投。

        此外,還有很多預制菜領域品牌獲得資本青睞,近來,尋味獅、鍋圈食匯等公司頻頻融資,融資金額亦達千萬級,背后則是IDG資本、源碼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近兩年,預制菜行業快速發展。據預制菜聯盟官方微信公眾號介紹,2022年預制菜市場規模達到4100億元,未來5年內將達到萬億元規模。

        萬億市場興起 扶持政策頻出

        面對萬億市場,預制菜產業熱潮涌動,預制菜賽道開始擁擠,除了企業、資本相繼加碼,國家層面也出臺政策引導預制菜行業發展。

        在產業熱潮面前,今年1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中提及,“鼓勵制售半成品和凈菜上市”。

        4月19日,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副主任宋聚國表示,聯盟的成立是對當前預制菜產業發展迫切訴求的積極回應,為更好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預制菜助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在地方層面,廣東、山東、福建、河南等地已先后推出預制菜產業發展政策,支持當地預制菜產業。今年以來,已有廣東肇慶高要、湛江和山東壽光、濰坊諸城四地公開表示要建設“預制菜之都”。

        3月9日,山東省濰坊市召開預制菜產業發展工作視頻會議指出,當前預制菜產業正處于風口,濰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預制菜產業發展,計劃用3年時間,將預制菜產業培育成千億級產業。

        廣東則已將預制菜上升為省級重點發展產業,發布推進預制菜產業發展十條措施。3月2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簡稱“預制菜十條”),力爭五年內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預制菜龍頭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除廣州外,今年的佛山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建設特色農產品預制菜加工產業園;江門市近期發布《江門預制菜十二條政策措施》,計劃在轄區內多個鄉鎮多地布局預制菜產業園;在湛江,以國聯水產為代表的水產預制菜企業紛紛走出國門,欲在國際市場打造預制菜熱度。

        熱度背后是預制菜產業從市場、資本向政策端的延伸。業內分析認為,各地預制菜政策的出臺,與行業熱度升溫、地區產業基礎、食品產業轉型需求等因素有關,預計今年下半年各地政策會密集出臺。

        產業熱度疊加政策助力,大量企業涌入預制菜賽道,未來行業很可能進入一輪洗牌期。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在營狀態的企業名稱或其經營范圍內包含預制菜的企業數量約為6.77萬家,近五年,年度注冊增速平均19.3%,其中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3921家,增速6.2%。

        尚未有頭部企業 仍處摸索階段

        雖然自疫情以來不論在市場、資本還是政策等方面,預制菜產業一直疫情以來一直熱度攀升不減,但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目前仍是初期階段,頭部企業沒有出現,眾多入局者尚處于摸索階段。

        近年來,上市公司紛紛進入預制菜領域,有做水產的、賣果蔬的、做調味料的、做速凍品的以及搞畜牧業的,行業火爆程度可見一斑。根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目前A股市場有34只“預制菜概念股”。

        國聯水產、安井食品等上市公司預制菜業務發展勢頭喜人,并開始進入收獲期。年報顯示,水產食品龍頭國聯水產2021年預制菜業務營收達8.41億元,實現業績三年連漲;速凍食品龍頭安井食品2021年實現營收92.72億元,其中菜肴制品業務實現營收14.29億元,同比增長112.41%。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冷鏈物流與連鎖餐飲業的發展,餐飲企業降本增效和居民對便捷食品的需求增加,市場對預制菜肴的接受度不斷提升,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從2445億元增加至3459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為18.94%。

        預計到2026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達到1.07萬億元。

        但預制菜目前缺少大單品也是事實,大型龍頭亦未也沒有出現大型企業。

        “預制菜是新概念,定義不夠明確,同時標準缺乏。”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預制菜賽道具有特殊性,具有一定門檻,在品牌運營、食品質量、營銷渠道、研發創新、特別是供應鏈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壁壘,對‘玩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另一位預制菜概念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場對預制菜前景或許過于樂觀。“更大的體量目前在B端餐飲,采用預制菜會有優勢;而對于C端消費者而言,能否做到和店里同樣口感且更便宜是關鍵,技術要求很高,不是每個菜式都可以做到的。” 另一位預制菜概念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市場對預制菜前景或許過于樂觀。

        “常態化防疫背景下,餐飲企業為了降本增效,會陸續推出預制菜產品。” 預制菜相關專業研究員表示,預制菜領域存在一定市場前景,“目前大部分預制菜加工企業仍處于小弱散的狀態,對于正在發展中的To C預制菜企業,應當通過高性價比的方式,圈住自身消費群體,從而建立長期競爭力。”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