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梧桐土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進展

        央廣網 2022-06-07 09:28:39

        央廣網重慶6月6日消息(記者劉淳)近日,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該院主持的“考古中國·川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重點子項目之一——江津梧桐土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階段性收獲:大量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商周時期陶器、石器出土,豐富了三星堆文化的考古學內涵,也是除成都平原以外,解決三星堆文化向十二橋文化轉變過渡問題的重要考古實證。

        梧桐土遺址位置(央廣網發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悉,梧桐土遺址位于江津區油溪鎮金剛社區,周鄰大河邊、大土等商周遺址,形成金剛沱商周遺址群。梧桐土遺址隔螺螄溪與大土遺址相望,考古調查和大土遺址試掘表明該區域有著豐富的三星堆文化時期遺存。梧桐土遺址商周遺存時代為三星堆文化晚期至十二橋文化早期。在三星堆文化東向傳播和十二橋文化圈內交流互動研究中,梧桐土遺址是勾連東西兩地的關鍵考古實證,填補了以往連接兩地的薄弱之處。

        金剛沱臺地地形環境圖(央廣網發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介紹,梧桐土遺址為“考古中國·川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的重點子項目之一,對于推動國家文物局重大研究項目“考古中國”和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物保護利用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其開展實施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為500平方米。

        梧桐土遺址發掘探方平面(央廣網發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梧桐土遺址商周遺存豐富,包括地層文化堆積7層,其中5-7層為商周文化堆積,堆積特征為陶器與石制品、破碎礫石伴生;遺跡包括商周、漢代等灰坑、窯址;出土石璋、有肩石斧、石范、礪石、刮削器、盤狀石器和陶小平底罐、陶簋、繩紋陶罐、器蓋、高領壺等若干殘陶器。

        小平底罐(央廣網發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器蓋(央廣網發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梧桐土遺址商周遺存以及具有地方特征的陶器、石器,豐富了三星堆文化的考古學內涵,也是除成都平原以外,解決三星堆文化向十二橋文化轉變過渡問題的重要考古實證。同時,揭示出梧桐土遺址已出現文明要素的苗頭,梧桐土石璋、銅鉞狀石范、有肩石斧表明在本地農業發展達到了一定規模后,出現了財富集中,向神權祭祀過渡的跡象。

        石璋(央廣網發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有肩石斧 (央廣網發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有肩石斧 (央廣網發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下一步,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將圍繞考古中國·川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的課題展開考古工作,整合金剛沱商周遺址群的考古學內涵,以此為基礎開展金剛沱大臺地區域的調查勘探工作,掌握遺址群所處聚落的規模、結構、布局,從中探析該區域豐富的文明要素。此外,還將在此基礎上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對本區域內的環境背景、生業形態、社會分化和文明化進程進行研究,探討重慶及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為探索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作出重慶學者的應有之義。

        關鍵詞: 考古發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