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等研制的世界首幅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完成,綜合表達了月球地質和演化信息,可為月球科學研究、探測規(guī)劃、著陸點選址等提供重要的基礎資料,同時也為其它天體地質圖的編制提供了參考。
月球1:250萬全月地質圖縮略圖
月球地質圖能系統(tǒng)表達月殼表面地層、構造、巖性和年代學等方面的綜合地質信息,反映月球巖漿作用、撞擊事件、火山活動等演化過程。
此次完成的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是在歐陽自遠院士和劉建忠研究員的帶領下,由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牽頭,聯合吉林大學、山東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共同完成。以中國嫦娥工程數據為基礎,充分利用國際上其它月球探測數據和研究成果,通過對月表“地層”、形貌、成分、構造和地質時代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月球地質年表,建立了撞擊坑物質、撞擊盆地建造、巖石類型和構造類型的劃分體系,制定了月球地質圖編制的標準、流程、方法和圖式圖例,應用GIS平臺。
為此,光明網聯合bilibili專訪了歐陽自遠院士。
歐陽自遠表示,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匯集了全世界幾十年來月球探測數據和研究成果,對月球地形、地貌、地質、巖石、構造等進行了詳細、精確地分區(qū)、描繪,并重新劃分了月球的演化歷史,是一部“月球的百科全書”。
【資料圖】
“它的繪制耗時4到5年,不僅詳盡,而且美觀、大方,便于查閱,是一項重大的科研成果,它的發(fā)布具有歷史意義,有利于后續(xù)月球科學的研究和發(fā)展,將成為月球科學家們重要的研究工具;同時,它對人類了解月球、熱愛月球、利用開發(fā)月球也將發(fā)揮重大作用。”歐陽自遠說道。
聯合出品:光明網 bilibili
記者:宋雅娟 肖春芳 蔡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