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資訊:“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群眾幸福養老

        工人日報 2022-07-10 05:41:04

        “醫生每個月定期都來幫我測血壓,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各種專業化的養老服務。”7月1日,貴州省黃平縣的杜國富老人對記者說,他和76歲的老伴唐朝碧住在該縣新州鎮興隆社區,老伴患有哮喘病,“子女常常不在家,我們年紀大了,外出看病非常費力。”針對社區老年人的養老醫療問題,黃平縣衛健部門通過整合社區服務資源,健全鄉鎮、社區兩級醫療養老服務體系,讓杜國富夫婦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基本醫療服務。

        目前,貴州明確提出,確保到2025年,該省各街道(鄉鎮)層面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有率達到60%,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功能互補,“15分鐘養老服務圈”基本建立。新建街道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筑面積不低于1000平方米,社區養老服務站建筑面積不低于350平方米,推動構建城市地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服務半徑應小于700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足不出戶就能看病

        貴州省桐梓縣楚米鎮衛生院中醫館是省級優質服務中醫館。過去,當地老年人患有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面癱、中風后遺癥等病,要去縣市治療,現在連周邊鄉鎮老年人聽說該院中醫特色效果好,紛紛前來該院。桐梓縣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通過進修學習、規培等多重方式培養鄉鎮社區中醫人才。目前全縣有掌握中醫適宜技術人員166名,確保了每個鄉鎮衛生院掌握不少于6門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個村衛生室掌握不少于4門中醫適宜技術。

        近年來,貴州在縣域領域積極探索多層次社區養老醫療服務模式,通過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專業化服務,讓老年人居家即可享受醫療福利,同時積極構建管理平臺,搭建“互聯網+”養老服務運營監測管理平臺,促進養老、醫療、健康等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升。

        該省還成立了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進入養老市場。該省各級衛健部門通過學歷提升、崗位輪訓、人才培訓、千人支醫、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項舉措,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效提高。

        家門口的“興趣服務圈”

        “學習一門樂器,掌握一門手藝,讓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7月3日,在貴州省仁懷市鹽津街道羅家壩社區老年大學活動室里,66歲的錢中華正在學習拉二胡。走進羅家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老年人們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三五成群地切磋棋藝、排練舞蹈、練習書法,“一個人在家待著很無聊,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可以在老年大學學習知識,還能在功能室休閑娛樂。”

        羅家壩社區是仁懷市人口體量較大的城市社區之一,擁有住戶6000多戶,常住人口3萬人以上,老年人達7000余人。近年來,羅家壩社區強化黨建引領,按照“辦公陣地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的原則,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書畫室、樂器室、舞蹈室等老年人服務功能室,并依托市級老年大學教育教學資源,在社區建立老年大學,著力打造家門口的“興趣服務圈”。

        貴州在縣域領域探索“黨員+居民+志愿者”的模式,并根據志愿者專業特長、資源優勢,組建了法律援助隊、政策宣講隊等多種志愿服務隊,開展“送政策、送服務、送幫扶、送慰問、送關懷、送調解”系列服務上門活動,進一步為社區老年群眾提供精細化精準化服務。各地還不定期對轄區困難老年人進行走訪,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生存認證服務,方便老年人按時領取退休金或基本養老金。

        構建城鄉養老設施網絡

        家住貴陽市岳英街的95歲孫奶奶,退休前在原貴州工學院工作。她和家人一樣,不用離開長期生活的小區環境,期盼已久的養老服務中心建在了家門口,讓她能享受到豐富多樣的養老服務。

        在城中心黃金地段,群眾如何幸福養老?貴陽市云巖區毓秀路街道黨工委以公建民營的方式,打造養老服務中心。記者在現場看到,養老服務中心內環境整潔,活動室、閱讀室、休息室、餐廳布置得溫馨舒適。該中心的居家養老服務還拓展了助醫、助養、助浴、助潔、助行、助樂、助急等“七助”上門服務,托老服務方式則可對老年人實行臨時托養,為短時無法照顧家中老人的年輕人解除燃眉之急。與此同時,辦事處還充分利用轄區貴州中醫大第二附屬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優勢,為養老中心老人開通了體檢及就醫的“綠色通道”。

        據悉,貴州正探索由縣區級民政部門牽頭,會同住建、自然資源、發改等部門,建設由“縣區綜合性護理型養老機構—街道嵌入式護理型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站”和“縣級中心敬老院—鄉鎮區域性養老院—村級農村幸福院”組成的城鄉養老設施網絡。(記者 李豐)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