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視點!火山噴發和隕石撞擊,是誰導致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

        中國新聞網 2022-07-21 16:40:31


        (資料圖)

        中新網南京7月21日電 (記者楊顏慈)顯生宙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即白堊紀末期(約6600萬年前)大滅絕從根本上重塑了地球的生態系統,結束了超過1.5億年的恐龍時代,并為哺乳動物的崛起鋪平了道路。目前,該大滅絕的原因仍處于激烈爭論當中。其中,印度德干玄武巖噴發和小行星撞擊是兩個主流觀點。

        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李莎副研究員、王博研究員、張海春研究員、王啟飛研究員與天津大學陳玖斌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萬曉樵教授等合作,基于高精度的生物地層學、古生態學和地球化學方法,詳細研究了德干火山首次噴發在東亞的記錄以及湖泊環境和生物群對此事件的響應。

        研究結果為馬斯特里赫特期末期變暖事件與德干火山首次噴發的耦合關系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并表明該變暖事件對湖泊環境和生物群也造成了明顯的影響。

        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地學知名期刊《地質學》(Geology)。

        為了探明德干火山活動對湖泊環境和生物群的影響,研究團隊還進行了碳同位素和古生物學研究。兩個湖泊生物群對變暖事件有明顯的響應,膠萊盆地和平邑盆地的輪藻、介形類成種作用明顯,生物多樣性升高。而在海洋中,浮游有孔蟲屬種則發生部分滅絕、侏儒化、災難物種盛行的現象,說明馬斯特里赫特期末期變暖事件以不同的機制同時影響了海洋和陸地的生態系統。

        研究結果表明,德干火山活動使地球處于相對溫暖的氣候條件,而這種變暖可能使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更接近于溫室環境失控的臨界點。這可能是白堊紀末期大滅絕發生的背景條件。

        本項研究結果為人類了解火山碳排放與溫室地球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的證據,也為理解當今全球變暖對湖泊環境和生物群的影響提供了參考。(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