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關注:沉痛悼念!著名生物醫學工程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威琪逝世

        央廣網 2022-08-28 17:39:34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著名生物醫學工程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威琪(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央廣網上海8月28日消息(記者林馥榆 通訊員汪蒙琪 章佩林)著名生物醫學工程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首席教授王威琪,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8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3歲。

        王威琪畢生致力于醫學超聲和醫學電子學的理論、技術和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血流檢測研究,試制成功我國第一臺“電磁血液流量計”,研制了六十單元B型超聲診斷儀,提出了采用獨立的雙超聲束多普勒效應定量測定血流速度方法。他帶領團隊在醫學超聲圖像處理、骨超聲等領域獲得多項成果,在超聲診斷基礎研究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原創性卓越貢獻。

        1999年,王威琪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曾獲世界醫學生物超聲聯盟(WFUMB)的Pioneer獎,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5次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10多項省部級獎項。

        如今被學界看重的學科交叉融合,早在九十年代,王威琪就已經身體力行,堅持將物理學、數學、電子學、醫學等多學科融合起來發展。1988年至2000年間,為了進一步推動學科融合、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超聲人才,王威琪受邀為上海多家三甲醫院選派的研究生講授超聲醫學工程基礎課,影響廣泛且好評如潮,并因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得名“黃浦聲校”。

        “王老師給我們講的內容深入淺出,把復雜的工科知識用容易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超聲科主任常才是“黃浦聲校”的學員之一。王威琪的課對他的臨床工作幫助很大,常才在1992年上完培訓課之后,又在此后三四年間持續旁聽了他的研究生課程。同時他還與王威琪團隊聯合開展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致力于胎兒血流參數與胎兒生長發育研究、乳腺癌的人工智能診斷等多項科研項目。

        學科的交叉融合、跨界創新,也讓王威琪擁有很多醫學界的朋友。8月26日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毛穎趕去見了王威琪最后一面。“他在人才培養和學科方向引領方面給了我們許多真知灼見。”毛穎說。

        作為國內的超聲領域的領軍人物,王威琪引領中國醫學超聲的發展進程。多年來,王威琪團隊與華山醫院合作緊密,雙方共同成立“智慧診療實驗室”,圍繞大腦疾病自動化診斷、可視化的手術導航系統,顱腦超聲診斷小型化、微型化等領域開展合作,在腦疾病、腦腫瘤的智慧化的診斷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同時,聯合華山醫院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共同打造“產、學、研、醫”一體化聯合實驗室。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