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日前,首藥控股(SH 688197)接受光大證券調研,8月30日,首藥控股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以下為調研的主要內容:
(資料圖片)
問1:公司現有在研藥物管線靶點豐富、梯次分明,分別處于NDA、臨床III期、II期、I期以及臨床前階段;2021年全年研發投入15,684.09萬元,2022H1投入9,449.19萬元,與行業內其他公司相比,請問公司如何能在較少的研發投入情況下支撐起如此多的管線?
答:一是,公司利用自有核心技術,通過以交替穿插、多線并行的研發模式替代傳統單線循環的研究路徑,可以有效提高化合物篩選效率和項目的成功率,從而降低整個項目的研發成本。二是,公司締造了簡單高效,形成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科研文化。管理團隊、核心研發團隊均多年保持穩定。研發團隊經驗豐富,配合默契,公司產業鏈完整,對外部服務的依賴性低,整體成本控制能力卓越。三是,公司在研管線中有11條以合作研發模式推進,公司負責PCC的發現等,合作方負責臨床研究和商業化開發,相關臨床研發、生產及銷售推廣費用由合作方承擔,不在公司利潤表中體現。因此,綜合來看,公司的研發和投入產出均較為高效。
問2:公司合作研發的11個管線,具體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未來銷售分成比例如何確定?
答:2016年以前,為實現自身“造血”,更為鍛造團隊、提升新藥研發經驗,公司先后與正大天晴、石藥中奇合作開展一系列產品研發。公司負責前期PCC的發現等,合作方負責臨床研究和商業化開發,雙方共同享有知識產權,公司獲得里程碑收款和后續商業化權益。合作協議中已明確約定了首付款、里程碑收款金額以及后續商業化分成比例,相關比例符合行業慣例和公司利益。
問3:公司自研管線中,ALK抑制劑進展是最快的。關于ALK抑制劑未來獲批上市后的商業化,請問公司是自建團隊,還是對外授權銷售?鑒于目前國內市場已有多款ALK抑制劑藥物上市,公司是否制定差異化的銷售策略?
答:公司未來的商業化的思路是“多條腿走路”,主要以自建營銷團隊為主。公司會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同時根據核心產品的臨床優勢,制定差異化市場競爭策略。在產品定價方面,公司將會根據中國市場的特點及競爭產品的價格,結合患者可及性、支付手段等,圍繞“造中國患者能夠吃得起的新藥”宗旨,制定出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銷售策略。根據清晰的市場競爭策略,公司將明確目標醫院與目標科室,制定與之匹配的學術推廣活動,提高推廣活動的有效性,同時也會借助外部的力量,針對特定產品或區域與相關領域中擁有成熟專業推廣能力的渠道企業或合同銷售企業進行合作,當然,互聯網新興渠道肯定也會考慮。此外,在藥品獲批上市銷售后,公司爭取盡快將產品納入政府醫保體系,以滿足更多患者的臨床需求并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目前,公司已經啟動了商業化布局。
ALK抑制劑賽道,SY-3505目前是國內稀缺的對二代ALK抑制劑耐藥患者有效、臨床需求顯著的三代ALK抑制劑藥物;而同時擁有二代藥物SY-707和三代藥物SY-3505形成了國內唯一一家覆蓋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二線、三線序貫治療用藥的研發布局。因此,在患者治療和銷售方面,SY-3505和SY-707具備明顯的協同競爭優勢,也會在該領域形成獨特的競爭力。
問4:公司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與國內其他獲批上市的同類產品相比,其競爭力體現在哪些地方?
答:BTK抑制劑賽道,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高選擇性、不可逆BTK激酶抑制劑SY-1530,目前處于臨床Ⅱ期研究,牽頭研究者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教授。已有數據顯示,SY-1530具備優良的安全性以及對多種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顯著臨床治療效果,與公司其它管線也有很強的聯用價值,公司會積極探索多種聯合用藥的潛力。此外,新靶點、新適應癥(如DLBCL)的探索也正在推進。
問5:請問公司在早期靶點選擇和產品立項時,是否有比較明確的戰略思考?
答:公司設有立項委員會,全面負責靶點的立項調研和預研工作,并提交科學委員會充分討論。
策略角度,公司在靶點選擇上立足點患者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同時要有首藥控股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成熟靶點與高創新度靶點并重,兼顧科學性與商業化競爭力、研發創新度與研發成功率。
適應癥選擇上,公司聚焦患者人群較大的適應癥,或者有迫切臨床需求的領域。公司對傳統的激酶靶點、表觀遺傳學調控靶點、細胞凋亡靶點、代謝調控靶點、水解酶靶點、蛋白降解靶點等,以及廣譜抗癌靶點、合成致死靶點等也在布局。隨著公司在研管線數量增加,公司還會考慮與既有產品的聯合性,以期拓展管線深度和護城河,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優勢。
問6:能否介紹公司研發團隊的架構、人員數量、考核以及激勵方式?
答:公司已經實現全鏈條自主研發。臨床前團隊包括AI藥物設計、藥物化學、靶點生物學、藥理學、藥效學、藥物代謝動力學、毒理學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研發平臺;臨床團隊成立于2016年,亦已建成了包括運營醫學、醫學撰寫、數據統計、注冊稽查、影像學、藥物警戒等核心板塊,并在持續擴建、強化中。截至6月末,公司研發人員129人,占員工總人數比例達86.58%,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超過2/3,獲得省部級人才榮譽稱號21人次。
激勵方面,公司為研發人員創造寬松的研發環境,建立由核心研發團隊組成的科學委員會,賦予核心研發團隊充分的決策權,發揮研發人員的主人翁精神;公司創造以人為本、有溫度、有關懷的研發氛圍,通過員工持股保障現有研發團隊的穩定并引進優秀人才,同時廣泛爭取各項人才福利政策和科技榮譽,積極解決科技工作者的家庭、工作方面的后顧之憂??己朔矫?,針對不同崗位設置差異化的考核方式和目標,以奮斗者為本,奉行績效原則,例如對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人員KPI指標的設定會有明顯的不同,旨在科學有效地進行考核與激勵。
問7:臨床方面,CRA是由公司實際執行,還是與外部CRO公司合作、由首藥負責協調項目進度?
答:公司目前形成了以自建團隊驅動為主、輔以CRO公司協助的模式。注冊性臨床試驗中,SY-707用于初治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用藥的Ⅲ期試驗的臨床監察工作由公司運營團隊執行,針對克唑替尼耐藥的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二線用藥的Ⅱ期試驗中的臨床監察工作則委托業內經驗豐富的CRO公司進行,我方負責核心內容的監督與審查?,F在這兩個臨床試驗均已完成全部受試者入組,目前正在隨訪中;其它幾個自研管線中,多數為公司主導推動,少部分委托外部知名CRO公司合作推進。
問8:中報顯示公司總資產13.86億元,凈資產12.96億元,貨幣資金及金融資產合計13.37億元,較年初均有較大幅度增加。請問公司未來資金使用計劃是?
答:上半年內首藥控股完成了IPO工作,募集資金到賬后公司資產規模和資產負債結構大幅度擴大和優化,創新研發動力、抗風險能力均有顯著增強。上半年末,公司資金及可變現金融資產約13.37億元,主要是公司全流程創新藥自主研發工作的資金儲備,及支付首藥控股新藥研發與產業化基地的建購款項。
未來,公司管理團隊、全體員工會秉持“在創新藥的版圖上,必須要有首藥控股一席之地”的愿景,力出一孔、接續奮斗,同時做好精細化運營管理,降本增效,爭取早日獲批銷售并占據市場份額,實現自身造血;此外,重視做好外部籌資戰略規劃,充分利用銀行授信、政策性貸款以及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工具,以實現公司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的平穩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