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議:新解《炙甘草湯》

        光明網 2022-09-01 19:28:31

        炙甘草湯為什么會叫“炙甘草湯”,這個方子里,生地的量如此之大,達1斤,大棗的量也很大,30枚,那為什么不叫“生地湯”或者“大棗湯”?自古以來眾說紛紜,但都不令人信服。

        傷寒177條:


        【資料圖】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甘草四兩(炙) 生姜三兩(切) 人參二兩 生地黃一斤 桂枝三兩(去皮) 阿膠二兩 麥門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 大棗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對炙甘草湯的解讀,由于有“脈結代,心動悸,……,一名復脈湯”的內容,因此大多數傷寒學者的解讀,都是從心陰虛或心陰陽俱虛來解讀,這其實違背了仲景先生的原意,也把炙甘草湯的外延大大地縮小了!

        我們從圓運動升降的思路來解讀,理解炙甘草湯的結構,可能會更清晰:

        一、1斤的生地是用來補腎的津液(腎陰)的,桂枝、生姜、清酒是用來溫腎的。桂枝、生姜、清酒就是用來蒸發江河湖泊的水(腎陰),化作水蒸氣,上升成為天上的云(心陰),心的津液(心陰)就是這么補的。生地就是補腎的津液(腎陰)的,從來不是補心的津液(心陰)的,只有通過桂枝、生姜、清酒的蒸發、升發,才能轉化為心的津液(心陰),江河湖泊的水才能成為天上的云。用中醫的黑話來說,這是上升方向的“心腎相交”。

        二、以上是通過開源的方法產生心的津液(心陰),那么如何通過節流的方法來防止心的津液的消耗呢?那就需要防止“子盜母氣”,火生土,心臟的子是脾臟,因此需要大補脾的津液(脾陰)來防止“子盜母氣”消耗心的津液(心陰),所以炙甘草湯中有超出常量的大棗和炙甘草,還有黨參一起來峻補脾的津液(脾陰)。

        而脾的津液(脾陰)又如何防止“子盜母氣”呢?土生金,脾臟的子臟是肺臟,就需要補肺的津液(肺陰),炙甘草湯中有麥冬、黨參、火麻仁,包括炙甘草、大棗也能兼補肺的津液(肺陰)。

        而肺的津液(肺陰)又如何防止“子盜母氣”呢?金生水,肺臟的子臟是腎臟,炙甘草湯中的1斤生地,自然能大補腎的津液(腎陰),而腎的津液(腎陰)是一切臟腑津液的來源。

        用這種環環相扣,防止“子盜母氣”的節流的方法,如同俄羅斯套娃,一環套一環,防止五臟津液的流失。

        另外,炙甘草這味藥,是傷寒論中最常用的藥物。較大量的炙甘草,就像麻將當中的“混兒”,也叫“花牌(百搭)”,并不專一,是能夠補所有五臟的津液的。仲景先生用“炙甘草湯”來命名,就是借此明確的告訴我們,炙甘草湯可不是單單用來補心的津液(心陰)的,它是能補全身臟腑的津液虧虛的

        我們臨床上可以用炙甘草湯來補心肝血虛,炙甘草湯的補肝血的作用有時會遠遠超過四物湯、歸脾湯之類專門的補血劑;可以用炙甘草來補腎的津液(腎陰),能回復正常和諧的心腎相交;用炙甘草湯來補心脾的津液兩虧,用彭子益先生在《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解讀炙甘草湯的那句話:“此滋養津液以運中氣之方法也”,確為真知卓見。全身五臟津液虧虛(陰虛),都有考慮運用炙甘草湯的可能,如果兼有“脈結代,心動悸”等心的津液不足的癥狀,則運用的幾率大增。

        在中醫眼科臨床上,運用炙甘草湯辨證治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脈絡膜萎縮、堿燒傷后眼壓過低、干眼、虹膜部分萎縮、缺血性視神經病變、黃斑變性等眼病,如果對癥,療效確切。邱禮新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中醫專科主任醫師,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眼科專業委員會理事會副會長。)

        關鍵詞: 炙甘草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