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熱點!我國科學家取得嫦娥五號著陸區火山活動歷史研究新進展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2-09-15 15:46:21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于2020年12月著陸于月球正面風暴洋克里普地體的東北部地區,隨后對著陸點附近的月表物質進行了采樣并成功月壤樣品帶回地球。風暴洋克里普地體的東北部地區之所以被選擇成為嫦娥五號任務的著陸區,主要在于它被認為是月球表面最年輕的玄武巖單元之一并且富含鈾、釷、鉀等生熱元素。先前模擬研究認為,風暴洋克里普地體中富含的生熱元素恰恰是維持月球火山活動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于嫦娥五號著陸區玄武巖厚度及其噴發速率的研究將進一步增進人們對于月球火山活動與內部熱演化歷史的認識。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太陽活動與空間天氣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與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威海)研究人員合作,對嫦娥五號著陸區的玄武巖厚度進行了估算。研究人員依據嫦娥五號著陸區撞擊坑濺射物中鈦含量的分布特征,并結合月表撞擊坑統計定年結果與嫦娥五號玄武巖樣品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結果,確定了嫦娥五號著陸點及周邊地區玄武巖單元的形成先后順序。研究團隊利用光學、地形、光譜以及重力等多源遙感數據,基于穿透與未穿透撞擊坑的挖掘深度、部分淹沒撞擊坑的地形演化過程以及描述重力與地形相關程度的有效密度譜,估算了嫦娥五號著陸區各下伏玄武巖單元的厚度。

        研究結果表明,嫦娥五號著陸區至少經歷了四次火山巖漿噴發,厚度中值分別為230米、70米、4米以及36米。從玄武巖厚度的空間分布趨勢來看,研究發現隨著與Rima、Mairan兩條月溪的距離逐漸增加,玄武巖的厚度遞減,這表明Rima與Mairan兩條月溪的火山口為嫦娥五號著陸區玄武巖的噴發源頭。進一步地,結合各玄武巖單元的面積與年齡估算結果,研究計算了嫦娥五號著陸區玄武巖的噴發速率,發現該地區的巖漿噴發通量在月球火山活動晚期(約20億年前)有顯著(約2個數量級)增強。

        研究認為,月球正面風暴洋克里普地體中富含生熱元素是月球晚期火山活動依舊活躍的主要原因。然而,最新的樣品研究結果表明,嫦娥五號著陸區的玄武巖并非克里普玄武巖。該研究提出一種可能性,即風暴洋克里普地體中的生熱元素的確為月幔部分熔融區域提供了熱源,但是巖漿在由月幔快速上升至月表的過程中可能并沒有來得及與風暴洋克里普地體中的克里普成分充分混合,從而導致嫦娥五號玄武巖樣品中并未測量到較多的克里普物質。此外,嫦娥五號著陸區的月殼厚度比平均月殼厚度小25%左右,且早期鄰近的雨海盆地撞擊事件可能在月殼中形成了大規模的裂隙構造,這些因素都有利于月幔中的巖漿噴發至月表。月球晚期火山活動的維持機制一直是月球科學研究中的熱點問題,而對于嫦娥五號玄武巖樣品的進一步挖掘研究,有望為現有的月球熱化學與動力學模型提供新的約束,從而為解釋月球火山活動的持續時間與噴發規模提供有力證據。

        (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