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速讀:國產大飛機手握入場券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10-12 09:44:21

        9月29日,C919飛機型號合格證頒證儀式在北京首都機場隆重舉行。中國民航局局長宋志勇(左)向中國商飛董事長賀東風頒發C919飛機型號合格證。新華社記者 李 濤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的渭南機場是國家民機科研試飛基地。圖為位于該機場的C919大型客機試飛機。新華社記者 丁 汀攝

        今年5月14日6時52分,編號為B-001J的C919大型客機從上海浦東機場第四跑道起飛,于9時54分安全降落,標志著中國商飛公司即將交付首家用戶的首架C919大型客機首次飛行試驗圓滿完成。新華社記者 丁 汀攝

        9月29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向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頒發C919大型客機型號合格證。從2007年立項到2017年首飛,再到完成取證,歷時15年,國產大飛機攻堅克難,終于獲準從事商業運營,即將翱翔于藍天之上。

        國產大飛機有哪些優勢?為何要造自己的民用大飛機?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商飛以及民航有關專家。

        在多方面具備競爭優勢

        ——不僅裝備了先進系統及先進材料,還能為乘客提供更舒適的乘坐環境

        9月29日,C919飛機型號合格證頒證儀式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隆重舉行,這是中國大飛機事業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中國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客機通過適航審定。自此,中國擁有了一款可以投入航線運營的單通道干線客機。

        “C919完成取證,表明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滿足適航規章要求。”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向本報記者介紹,C919于2017年5月成功首飛,在過去5年多的試飛階段里,6架試飛機在陜西閻良、江西南昌、山東東營、上海浦東、甘肅敦煌等地完成了一系列試飛任務,對動力、電氣等各系統進行全面驗證,驗證了飛機在失速、自然結冰、高溫、高寒等種種極端情況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今年5月14日6時52分,C919大型客機第七架機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于9時54分安全降落,標志著中國商飛公司即將交付首家用戶的首架C919大型客機首次飛行試驗圓滿完成。

        民用客機能否投入商業運行,不是制造商說了算,也不是運營商即航空公司說了算,而是要經過適航審定。此次取得的型號合格證就是大飛機進入航空市場的入場券。

        拿到入場券后,國產大飛機要想在航空市場上站穩腳跟,還要看其具備怎樣的優勢。

        C919裝備了先進系統及先進材料。據中國商飛介紹,C919機翼設計采用自主研發的超臨界機翼設計,可減阻5%;使用鋁鋰合金、復合材料等先進材料,結構重量更輕,極大提高了飛機的安全性、經濟性和環保性。同時配備了先進的機載系統和發動機,性能優越。

        對于乘客而言,C919寬大的機身將提供更多乘坐空間。同時,其采用高效空氣過濾系統,為乘客提供高品質新鮮空氣,客艙照明采用人性化情景照明設計,打造溫馨體貼的舒適環境。

        C919對標的是空客A320和波音737系列機型,采用單通道窄體布局,158座至192座,航程4075公里至5555公里。同時,C919具備安全可靠的性能,背靠廣闊的中國市場,潛力無限。

        目前,C919已累計擁有28家客戶800余架訂單。“在取得型號合格證之前,就能夠有800多個訂單,相當可觀。C919的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等各方面都比較適合市場需求,適用于國內長距離航線以及周邊東南亞國際航線。”李曉津這樣評價。

        中國商用飛機制造業的重要里程碑

        ——是中國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

        為何要造國產民用大飛機?航空制造業有“工業之花”之稱,產業鏈長、附加值高,涉及幾百個專業門類,對產業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其中大型客機的研發和生產制造能力,更是一個國家航空制造水平的重要標志,也被視為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體現。

        在過去十多年的研制中,C919研制團隊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合作,先后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了一批核心能力、錘煉了一批人才隊伍、帶動了一批產業發展,形成了支撐中國大飛機自主發展的能力平臺。

        中國商飛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C919大型客機的研制,中國首次走完大型客機設計、制造、試驗、試飛及適航取證全過程,具備了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大型客機的能力。

        C919采用“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中國商飛作為國產大飛機的主制造商,負責C919的設計研發、系統集成、總裝制造、適航取證、客戶服務和市場營銷等工作,機體結構和機載系統設備則由中國商飛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供應商選擇和管理。C919的機體結構由中國商飛設計,多家國內企業共同制造,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發動機由美法合資公司CFM提供,航電系統由中美合資的昂際航電公司提供。

        研制國產大飛機,也是滿足國家經濟和發展戰略雙重需要的重要方面。李曉津說:“民航業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大量購買國外飛機使我們的航空運輸產業受制于人。同時,空客A320和波音737系列飛機價格在1.1億美元-1.2億美元左右,若每年購買上百架,則需要上百億美元,成本較高。而隨著C919投入商業運營,將加速上下游產業融合,放大民航業、航空制造業的產業關聯效應,進一步提升整體經濟發展質量。”

        中國航空市場規模大

        ——未來20年中國對民航客機的需求量預計為9084架,價值約1.39萬億美元

        目前,全球可搭乘百人以上的民航大飛機市場上,空客和波音兩家公司占大頭。C919投入商業運行后,中國大飛機將給民用航空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民航運輸業正處于高速增長期,國內市場需求大。發展國產大飛機,將更好滿足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出行需要,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商飛公司市場預測年報(2021—2040)》預測,未來20年,全球將有超過41429架新機交付,價值約6.1萬億美元(以2020年目錄價格為基礎)。中國航空市場將接收9084架新機,價值約1.39萬億美元(以2020年目錄價格為基礎)。中國航空市場新接收的飛機中,窄體客機將達到6295架。作為民航運輸市場的主流機型,窄體客機在中國民航機隊的占比約為80%,在全球機隊的占比約為70%。

        ——帶動產業鏈提升、發展。

        C919是中國民用大飛機事業的起飛之作,帶動的航空制造產業鏈蘊含著巨大潛力。預計將帶動新材料、現代制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領域技術的群體突破,也將使航空高端原材料、分系統及零部件廠商實現業績增長。目前國內已有20多個省份、1000多家企事業單位、近30萬人參與研制。

        以材料為例,新材料的應用是航空技術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方面。民用大飛機的制造在材料方面涉及復合材料、鈦合金、高強度鋼等,此次C919研制,多種新材料更是首次大規模應用于民機,既引領材料工藝實現突破,也為材料工業帶來巨大需求。

        C919的研制成功,將為航空公司和客戶提供更多選擇,為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帶來更多機遇,也將進一步激發全球商用飛機產業的良性競爭和創新活力。

        適航取證只是C919投入運營的第一步,后續產業化還要久久為功。李曉津表示:“根據公開數據,現在全球正在運營的運輸飛機大約有5萬架,其中波音、空客各占約45%。未來C919還應爭取歐洲航空安全局適航證以及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適航證,以便在更多國家投入商業運行。”他說,當前中國在航空發動機制造、航電系統設計等多個方面,與世界一流水平依舊存在差距。相對于汽車等產業,航空制造業具有高技術附加值與低勞動密集的產業特征,并且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產業鏈上很多細分領域的技術仍然亟待實現從0到1的突破。

        穩扎穩打,潛力無限,中國大飛機將書寫更多精彩故事。徐佩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