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央廣網上海10月12日消息(記者韓曉余 郭振丹)“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場規模達49萬億元,十年來增長近2倍,從全球第七位躍居第三位;債券市場累計融資近34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債券市場。今年以來,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額107萬億元,是2012年同期的3.2倍。”10月11日,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金融專場現場,上海證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登勇這樣介紹道。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現場(央廣網記者 郭振丹 攝)
王登勇表示,十年來,上海資本市場新上市期貨和期權品種26個,是之前品種數量的2倍多,基本覆蓋農產品、化工、金屬、能源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也構建起了金融期貨權益類、利率類兩大產品線,為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上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深度也顯著拓展,為上海企業提供直接融資超過4萬億元,支持207家地方經濟支柱企業和戰略新興行業企業通過上市做大做強,120家次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資產重整、加快轉型升級。上海科創板上市公司總市值和首發融資規模均位居全國各省市第一,“硬科技”產業集聚效應凸顯。上海股權、創投基金投資高新技術企業本金超8500億元,有力促進創新資本形成。
不僅如此,十年來,上海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從經營效益看,上海上市公司總市值和資產總額分別增長了2倍和2.3倍,總市值穩居全國第三;營業收入、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均達10%;近三年累計現金分紅達到3531億元,較之前三年增長近19%,遠超凈利潤增長幅度。從行業分布看,戰略新興行業企業占比近四成,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成為促進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期貨交易所先后推出原油、20號膠、低硫燃料油、國際銅期貨和原油期權等5個國際化期貨和期權品種,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交易者。“上海價格”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包括“上海油”“上海銅”“上海膠”在內的期貨價格被廣泛用于現貨及跨境貿易計價,成為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不可或缺的價格參考,上海資本市場和行業雙向開放取得積極進展。
此外,十年來,上海資本市場從制度政策、工作機制、投教工作上法治誠信環境均持續優化。以投教工作為例,2020年上海投保聯盟成立以來,逐步形成了投保工作展示、投教產品共享、投教講師匯聚、重大活動聯辦、投教基地交流、金融糾紛化解的“六大功能平臺”。目前上海地區共有已授牌投教基地23家,數量居全國首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