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認識流感并將其“拒之門外”

        光明網 2022-10-26 15:38:25


        (資料圖片)

        每年冬春是感冒流行高發之際。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感冒是兩回事。據公開報告統計,成年人一年內發生2~4次感冒屬正常,兒童每年發生6-8次感冒也都屬于正常,一般癥狀比較輕微,預后也比較好。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不以大家熟知的鼻塞、流涕、咳嗽、發熱等癥狀為主要表現,而是以高熱、乏力、頭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癥狀為主,且傳染性強、發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起病急,傳播速度快。雖然大多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現肺炎等并發癥或基礎疾病加重發展成重癥病例,少數病例病情進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急性壞死性腦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發癥而死亡。特別是老年人、年幼兒童、肥胖者、孕產婦和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流感必須要防!

        每年冬春感冒流行高發之際,連花清瘟是家庭小藥箱里必不可少的配備。連花清瘟名字中,“連”“花”二字分別取自中藥連翹與金銀花,“清瘟”二字則提示其可用于治療包括流感在內的疫病。連花清瘟匯集中醫兩千多年治療溫病的經驗,以漢代張仲景《傷寒論》麻杏石甘湯合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銀翹散為基礎方,并汲取明代吳又可《溫疫論》中治瘟疫用大黃的經驗,針對流感的發病機制精準狙擊。

        一是衛氣同治,表里雙解。流感初起病位在體表陽絡,出現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衛分癥狀,但往往表證未解,病邪已傳變至經脈,出現以高熱為主要表現的氣分癥狀。此時應衛氣同治,表里雙解,將流感控制在疾病早期,全面潰邪。連花清瘟組方中,將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兩大經典名方組合應用,無論病邪在衛在氣、在表在里,都能全面兼顧。

        二是先證用藥,截斷病勢。針對流感暴發流行、發病急、傳變快的特點,先證用藥、截斷病勢,阻斷病邪進一步傳變而加重病情。明代醫家吳又可提出治療溫病“下不厭早”的觀點,用大黃“驅逐毒穢”以利下,是其寶貴的臨床經驗。吳又可認為疫病早期即使大便無燥結,甚至是患者處于溏泄(即腹瀉)狀態,亦可用大黃驅逐毒穢、通腑泄濁。流感病毒侵犯上呼吸道而發病,病位以肺為主,肺與大腸相表里,大黃通腑泄熱、驅逐毒穢,就是先證用藥、截斷病勢的經典用藥,可以減少肺炎及肺纖維化等并發癥的發生。

        三是整體調節,多靶治療。中醫認為,逐邪為疫病治療的“第一要義”,從西醫來看,就是要抑制或者殺滅病毒,故連花清瘟組方中配伍了板藍根、貫眾、魚腥草等具有顯著抑制病毒功效的藥物;針對疫毒進入機體后引起的癥狀,配伍麻黃、杏仁、生石膏等具有解表清氣、通腑泄熱、止咳祛痰中藥,使癥狀迅速緩解;同時注意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康復能力,配伍紅景天等扶正又不助邪的藥物。全方整體調節,多靶治療,從而阻斷多個病理環節的惡性循環,加快病情痊愈。

        中醫“治未病”理念有三重含義,除了前文提及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外,還包括“瘥后防復”,即除邪務求干凈徹底,以防病毒卷土重來。對此,明代醫家吳又可治溫病提出“祛邪務盡”,清代醫家葉天士更有名言警示——“爐煙雖熄,灰中有火”,不可掉以輕心。為了避免流感反復,患者在服用連花清瘟時最好遵醫囑,或者在流感癥狀全部消失后,酌情繼續服用1~3天,以求除邪務盡。

        同時,流感初愈應“忌口”10天左右,要保證飲食清淡,避免吃一些溫熱類食物,如牛羊雞肉、煎炸燒烤、辛辣刺激、油膩甘甜的食物,尤其是對于平時偏于火熱或濕熱體質的患者,更應遠離以上重口味食物。(李陽)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