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唐氏綜合征患者病毒感染的頻率較低,但當這些感染出現時,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一項新研究發現,這是由一種抗病毒細胞因子I型干擾素(IFN-I)表達增加引起的,該干擾素部分由21號染色體編碼。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免疫學》。
“通常情況下,過多炎癥意味著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免疫抑制則意味著易受感染。”論文通訊作者、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Dusan Bogunovic說,“不同尋常的是,患有唐氏綜合征的人既會發炎,又會受到免疫抑制,這是一種悖論。我們弄清了這是如何實現的。”
為此,研究人員比較了唐氏綜合征患者和非唐氏綜合征患者的成纖維細胞和白細胞mRNA及蛋白質水平。他們重點研究了位于21號染色體上的強效抗病毒細胞因子IFN-I受體亞基IFNAR1和IFNAR2。
研究人員發現,IFNAR2表達的增加足以使唐氏綜合征患者對IFN-I過敏。隨后,過度活躍的IFN-I信號級聯反應通過一種名為USP18的蛋白質觸發了過度負反饋,USP18是一種有效的IFNAR負調控因子。這個過程反過來又抑制了IFN-I的進一步反應和抗病毒反應。綜上所述,這些發現揭示了唐氏綜合征中IFN-I的高-低反應的振蕩,易于降低病毒性疾病的發病率,以及增加與感染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要完全了解唐氏綜合征患者免疫系統的復雜性,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蔽恼碌谝蛔髡?、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Louise Malle說,“我們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這些患者對嚴重病毒性疾病的易感性,但這只是冰山一角。”(馮維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