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滾動:東北首個核能供暖示范項目于大連正式投運供熱

        央廣網 2022-11-02 09:49:55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央廣網大連11月2日消息(記者 畢強)2022年11月1日,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示范項目正式投運供熱,該項目是東北地區首個核能供暖項目,共惠及周邊紅沿河鎮近兩萬居民。

        供暖后紅核希望中學教室溫為26攝氏度(央廣網發 何鵬 攝)

        據介紹,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示范項目以大連市瓦房店紅沿河鎮為試點,規劃供熱面積24.24萬平米,最大供熱負荷為12.77MW,利用紅沿河核電站汽輪機抽汽作為熱源,替代紅沿河鎮原有的12個燃煤鍋爐房,實現紅沿河鎮清潔供暖。項目新建一次管網近10公里,二次管網5.7公里,新建換熱站4座。據測算,該項目投產后每年將減少標煤消耗5726噸,減排二氧化碳1.41萬噸、煙塵209余噸、二氧化硫60余噸、氮氧化物85余噸、灰渣2621噸,環保效益顯著,將有效改善供暖區域大氣環境。

        核能供暖開啟現場(央廣網發 陳嘉偉 攝)

        據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技術副總工程師胡汝平介紹,紅沿河核電員工日常工作生活的基地辦公區和職工宿舍都采用的核能供暖,基地內從2014投用核能供暖至今已有8年了,效果很好。用戶與核電機組之間采取多重隔離屏障,并在回路間采取壓差設計。在換熱過程中,只有熱能傳遞,不存在介質的直接接觸。同時,在換熱首站熱水出廠前增加在線監測和自動隔離裝置,可確保供暖絕對安全,居民可安心使用。

        核能供暖項目一次管網安裝現場(央廣網發 何鵬 攝)

        據了解,紅沿河核電站是東北地區首座核電站和東北最大電力能源投資項目。紅沿河核電站年度發電量可達480億千瓦時,約占遼寧省全社會用電量的20%,能有效緩解東北地區階段性電力短缺、穩定區域電力供應。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等效于每年減少標煤消耗約145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993萬噸,相當于種植10.8萬公頃森林。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