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11購物節,各種營銷手段撲面而來,讓消費者目不暇接。奧數一般的優惠計算公式、復雜的平臺游戲規則,如今仍是很多消費者的“心理陰影”。花樣繁多的促銷信息背后,是真便宜還是假優惠?隨著消費者的錢袋子“捂”得越來越緊,在新消費理念背景下,今年的11.11又有哪些新氣象?
消費觀念趨于理性 11.11呼喚“實在消費”
(資料圖片)
今年,各大平臺都放棄了前幾年的數字游戲,但隨著電商價格波動頻率的增加,如何獲得真的實惠,仍然是個技術活兒。“買買買”熱情沒變,但購物車卻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只買對的,不選貴的”正被大多數消費者奉為圭臬。
毫無疑問,在電商節“鋪天蓋地”的今天,消費者需要的是簡單的購物過程和實惠的價格,他們并不在意那些花哨的玩法,太繁瑣反而會使他們對平臺的黏性降低。
在此背景下,消費者希望得到“實實在在的價值”。我們注意到,今年京東把“實在”作為11.11的關鍵詞,以“給生活多點實在”為主題,從10月20日開啟預售以來,以最實在的價格、最實在的商品和最實在的服務,給11.11吹來一股新風。
11.11進入第14個年頭,許多商家的理念和心態也在發生變化。想借11.11的機會,收割消費者的“智商稅”,已經走不通了。唯有“實在消費”才能留住消費者的心,而基于信賴的消費才能讓消費市場煥發更大的潛力、更強的韌性、更足的后勁。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蘊指出,“我國居民消費正在向發展型、享受型和品質型消費升級。未來,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提供更多適銷對路的商品和服務,有助于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為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京東家電對消費心態的敏銳捕捉,從戰報上得到了正面反饋。數據顯示,11.11期間,超2000萬用戶選擇在京東購買家電,京東家電累計售出超5000萬件家電類商品,并為用戶累計補貼金額超30億元。同時,主站零售占比明顯提升,零售成交額占比提升20%。
解決“消費顧慮” 實在價格和服務體驗筑實增量場
11.11的初衷是為了“促銷讓利”,然而,近些年“不實在”的“偽優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在明顯下降。用戶對11.11的“不實在感”來源于對產品、電商玩法、促銷等信息的了解不對等,很多人覺得11.11的價格并沒有比日常低很多。
如何打消消費者對11.11低價的顧慮?今年,京東家電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價格層面,“大牌直降20%”、“員工直播內購價”、“以舊換新專項補貼”,簡單干脆的“讓利”讓京東家電的低價全網可比,消費者不需要搞懂復雜的游戲規則,更不用“做功課”、“抄作業”,就可以享受真實的優惠。
在產品層面,從消費者需求出發,京東家電聯合品牌共同打造趨勢產品,包括讓呼吸更健康的新風空調,省空間的超薄全嵌洗衣機等,解決消費者細分需求。數據顯示,如游戲電視、壁掛爐、新風空調、超薄冰箱等趨勢品類在京東11.11期間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家電保有量已超21億臺,2022年預計報廢量超2億臺。服務層面,為了推進家電產品的品質消費升級,京東家電不斷升級以舊換新服務,用“跨品類以舊換新”和“全國多地實行取送同步”等服務為消費者提供便利。據悉,京東11.11期間家電以舊換新訂單金額是去年同期7倍,每10個家電訂單就有2個享受以舊換新服務。
此外,在11.11期間,京東家電調整了預約送貨日歷,將大家電預約送貨時間范圍從40天延長至90天。這給購買大件家電產品的消費者更充裕的時間,不至于在11.11前后忙到“人仰馬翻”。京東家電的一系列舉動,符合11.11消費從“野性消費”向“理性消費”轉變的大趨勢,形成了渠道與消費者的“雙向奔赴”,讓11.11成為企業展示品質、技術、品牌的舞臺。
在“實在”的驅動下,京東家電11.11不只是讓消費者真正獲利,更帶動了線下專賣店店主和品牌商家的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1.11,全國超1.5萬家京東家電專賣店實現了穩步增長。京東家電專賣店中高端產品成交金額占比提升50%、套購訂單量同比提升2倍。除了家電專賣店外,京東家電開放平臺的商家也迎來了新增長,京東家電開放平臺破百萬成交額店鋪數量同比增長超50%。(柯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