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7日消息 (記者 雷妍 果君)“馬錢子、決明子、蒼耳子,還有蓮子、黃藥子、苦豆子……”李時珍一定沒想到,四百多年后,《本草綱目》成了流行歌曲。同樣流行起來的,還有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人們對中醫藥療效認可度的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需求迅速增長。有醫生表示,咨詢如何正確服用中藥的人越來越多。在2022年“全國安全用藥月”期間,央廣網梳理了大家普遍關心的6個“如何正確吃中藥”的問題,并采訪了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金銳,為大家權威解惑。
疑惑一:中藥材入鍋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般情況下,無包裝的根莖類藥材會附著一些灰塵,煎藥時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建議漂洗一下:用水快速沖洗;或者倒一盆水,將藥材放入漏勺,漂一下即可。
小包裝類中藥材灰塵相對較少,可以直接入鍋煎煮。
粉末狀中藥材、顆粒較小的中藥材,極易在清洗過程中流失,一般不建議清洗。
疑惑二:中藥材只能用砂鍋煎煮嗎?
我們都知道,中藥和砂鍋是“最佳CP”。因為砂鍋的化學性質相較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反應,并且導熱均勻、保暖性好,價格也便宜,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煎煮中藥器具。
在砂鍋到位前,可用優質不銹鋼鍋來替代,但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因為金屬元素與中藥成分易發生多種化學反應,例如與鞣質形成鞣酸鐵、與黃酮生成難溶性絡合物、與有機酸生成鹽類等,這些都會影響中藥療效,有的甚至會產生毒副作用。
疑惑三:為了養生,能自行長期服用中藥嗎?
很多中藥材都有一些養生保健的功效,常常引得人們“躍躍欲試”。但中藥治療遵循辨證論治原則,這需要醫生的專業知識來確定。所以,任何自行長期服用中藥的做法都是不推薦的。當然,對于藥食同源中藥,由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食材屬性,所以可以適當選用,但也不應長期服用。
如果有改善健康狀況的意愿,建議請專業醫生把關、辨證,遵醫囑服藥。
疑惑四:中藥太苦,能配著糖一起吃嗎?
一般來看,在中藥湯劑中自行添加一點糖,可以起到矯味的作用。如果大量添加,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方劑的治療效果。例如,上火口瘡的患者需要苦味藥清熱瀉火,這個時候如果加入太多的糖,就會影響苦味清熱作用。如果患者對湯劑味道特別在意,可以請醫生推薦有類似功效的中成藥來服用。
中藥皆有“酸、苦、甘、辛、咸”等藥性差異。中醫理論中,甘(甜)味食物如糖、冰糖、砂糖等,都具有相應的功效,例如《中華本草》記載,白砂糖具有“和中緩急,生津潤燥”的作用,可用于“口干燥渴、肺燥咳嗽”。所以,在治療干咳的中藥湯劑中加一點糖是可以的。
疑惑五:中藥湯劑在飯前吃還是飯后吃?
一般情況下,補益類中藥宜飯前服用,以利于成分的充分吸收和藥性的發揮,從而達到良好的滋補效果。其它類中藥建議飯后30-60分鐘后服用,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防止出現腸胃不適的副作用。
疑惑六:同一種病,別人用藥效果好,借鑒一下可以嗎?
因同患某一疾病而盲目借鑒他人用藥,可能適得其反。
雖然被診斷為某一種疾病,但在中醫理論體系中,仍需辨證后再依據證型用藥。以高血壓為例,不同的高血壓患者的證型并不相同,比如,一位愛生氣、伴有頭痛的高血壓患者,肝陽上亢的概率高,建議用牛黃降壓丸;而另一位不愛生氣、乏力腿軟的高血壓患者,腎氣虛的概率高,這就不適合用牛黃降壓丸。雖然都是高血壓,但服用牛黃降壓丸卻可能適得其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