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未戴口罩造成多人感染
(相關資料圖)
戴口罩仍是當前最經濟有效的防疫措施
目前,成都日新增病例超過700例,11月以來累計報告本土病例4000多例。新增多、傳播快,疫情形勢嚴峻。流調人員在調查中發現,在新增病例中,多名感染者都是因為在公共場所未規范戴口罩,同確診病例近距離接觸而感染。流行病學專家表示,當前疫情形勢下,戴口罩依舊是最經濟有效的防護方式,請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規范佩戴口罩,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為什么要戴口罩?
流調人員在近幾年對上千名確診病例的調查中發現,他們的感染地可能是餐廳、酒吧、農貿市場、電梯、工廠、茶樓等地,但極少有確診病例在地鐵、公交等相對封閉空間內被感染。在追溯原因時發現,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始終嚴格執行戴口罩、查驗核酸等防疫要求,雖然大量乘客處于密閉、擁擠的環境內,但由于各自均規范佩戴口罩,因此未造成病毒傳播。
據了解,飛沫傳播和氣溶膠傳播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戴口罩不僅可以降低飛沫量,也可以防止自己無意中接觸或吸入他人的飛沫,從而有效地遏制病毒的感染、傳播與擴散。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明確,病毒在相對密封的環境中經氣溶膠傳播,公眾要提高防范意識,嚴格遵照戴口罩的防疫要求。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公共空間生物氣溶膠新型冠狀病毒監測系統研發團隊負責人劉鵬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氣溶膠直徑小于100微米,傳播距離達1米以上,可被直接吸入肺部。對公眾來講,防范飛沫與氣溶膠傳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封閉的環境內。
怎樣科學佩戴口罩?
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攜帶者與接觸方都未戴口罩,傳染率90%;新冠病毒攜帶者未戴口罩、對方戴口罩,傳染率30%;新冠病毒攜帶者戴口罩、對方未戴口罩,傳染率5%;新冠病毒攜帶者與對方均戴口罩,傳染率1.5%;雙方都戴口罩,距離保持1.8米以上,傳染率接近0%。
普通公眾在以下情形時需要佩戴口罩:
1.處于商場、超市、電影院等室內人員密集場所時;
2.乘坐廂式電梯和公共交通工具時;
3.處于人員密集的露天廣場、劇場、公園等室外場所時;
4.在醫院就診、陪護、健康檢查時;
5.出現鼻咽不適、咳嗽、打噴嚏和發熱等癥狀時;
6.在餐廳、食堂處于非進食狀態時。
同時,建議公眾選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級別的口罩,并遵循以下注意事項:
1.正確佩戴口罩,確保口罩蓋住口鼻和下巴,鼻夾要壓實;
2.口罩出現污漬、變形、損壞、異味時需及時更換,每個口罩累計佩戴時間不超過8小時;
3.在跨地區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在醫院環境使用過的口罩不建議重復使用;
4.戴口罩期間如出現憋悶、氣短等不適,應立即前往空曠通風處摘除口罩;
5.外出要攜帶備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裝袋或干凈的存放袋中,避免擠壓變形,廢棄口罩歸為其他垃圾處理或者放置在廢棄口罩收集桶中;
6.建議家庭存留少量顆粒物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備用。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