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社西寧12月7日電 (記者李江寧)“經過‘祁妙’的逐漸遷移,最近5個月相對穩定的‘新’家域達到230平方千米,被跟蹤后11個月總的活動范圍則超過了400平方千米。”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程師王大軍7日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
為進一步深入揭示祁連山國家公園雪豹活動規律、繁殖策略等個體生態學信息,經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準,2021年底,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與北京大學聯合開展雪豹衛星追蹤工作,成功追蹤2只雪豹,并通過網絡征名,為其取名為“祁跡”“祁妙”,通過追蹤,掌握了“祁跡”“祁妙”的基本活動情況。
據介紹,“祁跡”“祁妙”放歸野外后,科研人員和國家公園管護人員通過衛星信號和超高頻無線電信號進行了不間斷的跟蹤。其中,“祁跡”的頸圈回傳了240天的定位數據,但今年8月該項圈意外脫落,停止了工作。“祁妙”的頸圈仍在持續工作,到目前為止已超過330日,每天回傳12個定位點,其中超過95%的定位點是有效數據。
“根據已經獲得的定位數據,我們獲知不同個體之間的活動范圍有著很大的個體差異。目前正在進一步分析數據,我們還會得到被跟蹤雪豹個體的取食頻率和取食地點信息,以進一步了解其食物資源利用情況。”王大軍說,“結合棲息地信息,可以了解雪豹的精細棲息地選擇,結合人類活動信息,可以了解人與野生雪豹之間的關系。這些信息不僅是雪豹個體生態學的信息積累,更是對雪豹種群管理和物種保護必不可少的基礎數據。”
祁連山是中國32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陸域優先區域之一,區域內發育和保持了大面積梯度差異顯著、生態結構完整、類型多樣的高山高原復合生態系統,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尤其是分布著大面積連續的雪豹適宜棲息地5.11萬平方公里。(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