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信息:商業航天“國家隊”添新丁 捷龍三號火箭有何特點?

        中新社 2022-12-09 17:38:54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電 (馬帥莎)12月9日,捷龍三號固體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成功首飛,推動中國固體運載火箭實現系列化,中國運載火箭型譜得到進一步完善。

        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并由其控股子公司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投資運營。據一院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總指揮金鑫介紹,捷龍三號作為捷龍系列火箭的第二位成員,首飛成功是商業航天“國家隊”的又一力作。

        據悉,研制團隊在長征十一號火箭基礎上系列化發展,打造出捷龍三號運載火箭,致力于為低軌衛星提供低成本、批量化、高頻次的發射服務,助力商業航天繁榮發展。


        (資料圖)

        包絡空間最大的國內固體運載火箭整流罩

        外觀上,捷龍三號火箭擁有一個“大腦袋”,給有效載荷留出足夠的空間。研制人員形象地稱其為“大頭罩細脖子”,“頭部”整流罩直徑有3.35米,而“身體”最大直徑是2.65米,“脖子”處最小直徑僅2米。

        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使一院固體運載火箭實現系列化,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覆蓋200公斤至1.5噸、整流罩直徑覆蓋1.2米至3.35米,運載能力梯度合理,發射方式有海上發射、陸地車載發射,可為衛星客戶提供更加靈活、經濟實惠的發射服務。

        首次實現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熱發射

        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首次采用海上熱發射技術。冷發射與熱發射的區別在于點火的一瞬間。冷發射是利用彈射器把火箭彈射到高空再點火,優點是盡最大可能保護發射平臺,但是發射能力有限;熱發射則是發動機點火后直接將火箭推出發射架。

        由于箭體規模增大,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創新性地采用了框式導向海上熱發射方案,攻克了待發穩定性、離架安全性、燃氣流排導和熱防護設計等技術難題,在確保發射安全性前提下,有效縮短發射流程、降低發射成本。

        可實現一周一發的高頻次發射

        據悉,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將采取批量生產貯存模式執行發射任務,通過公路運輸轉運至海上發射母港(海陽港)滾裝上發射船,運輸距離不超過6公里,運輸用時不超過2小時。進入預定海域,發射流程不超過48小時。整個流程用時一般不超過一周,使火箭具備實現一周一發的高頻次發射能力。

        “目前我們正在規劃更大規模的捷龍四號固體運載火箭,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2.5噸,并積極探索液體火箭海上發射能力,未來將實現更加完備的‘冷熱兼備’‘固液兼容’‘固定+機動’‘一次出海多次發射’的海上發射能力。”金鑫說。

        未來海上發射有何規劃?

        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從2020年開始在山東海陽啟動固體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建設,2021年一期工程已經交付使用,滿足年產10發火箭生產能力,2023年二期工程完成建設,屆時將滿足年產20發火箭生產能力和3發火箭的周轉貯存能力,大幅提升固體火箭發射能力,真正實現海上發射高頻次和批量化。

        海上發射安全、靈活、高效的優勢已通過長征十一號和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海上發射得到檢驗,航落區安全性好,發射軌道靈活,發射效率高。目前,山東東方航天港正在建設更加專業的海上發射船,力爭實現一次出海多次發射,并論證海上固定發射平臺,持續降低海上發射對火箭的要求,提高海上發射的經濟性和靈活性。(完)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