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減負”:婚俗新風吹到你家了嗎:世界短訊

        中國青年報 2022-12-13 08:34:24

        “真愛不靠金錢衡量,小兩口在一起生活,齊心協力往前走最重要。”回想5年前“零彩禮”結婚經歷,家住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毛演堡村的李佳佳仍不后悔當初的決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啥咱要和別人不一樣?”聽到女兒說想辦“零彩禮”婚禮,李佳佳的父母直搖頭,畢竟村里還沒哪家這樣辦過。“這種新型婚俗,是咱村正進行的婚俗改革的重點內容。”李佳佳多次向父母宣傳當地移風易俗的新建議,村里紅白理事會也上門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老兩口最終松口同意。

        2017年,90后李佳佳和新郎響應肥鄉區新型婚俗倡導,與百對新人一同舉辦了“零彩禮”婚禮。5年過去了,肥鄉區相繼舉辦“百對新人集體婚禮”“百對最美母女抵制彩禮美麗鄉村行”等活動,“零彩禮”結婚在當地蔚然成風。

        “零彩禮”結婚是婚俗改革實驗區的縮影。民政部于2021年4月、9月分兩批在全國確立32個婚俗改革實驗區,其后各實驗區大力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得到有力遏制。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成立鄉賢(能人)工作室,通過耐心勸導,大部分群眾彩禮減半,婚宴簡辦;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利用多元化方法化解家庭糾紛,全縣離婚率持續3年下降。如今,各地婚俗新風吹遍城鄉,“為愛減負”正惠及更多年輕人。

        彩禮減負 婚宴簡辦

        “婚事簡辦,讓結婚大事回歸愛的本質”。有觀點認為,男方拿出的彩禮數量代表對女方的心意重量,對此李佳佳的愛人焦明亮并不贊同。在他看來,天價彩禮是婚姻的“攔路虎”,只會增加雙方家庭的經濟負擔。

        焦明亮和李佳佳參加了“零彩禮”集體婚禮后,用一次旅行作為結婚紀念。如今,小兩口育有一兒一女,兩人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奮斗打拼。“彩禮和婚后的幸福生活沒有必然聯系。”焦明亮說。

        2021年9月,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婚俗改革實驗區后,建立“心連心”微信矩陣群,開展婚事新辦、“零彩禮”宣傳;領導干部帶頭宣誓,簽訂“移風易俗、抵制彩禮”承諾書,全區9.88萬戶家庭簽訂14.5萬余份。

        “以前喜事大操大辦,這家辦得大,另一家想辦得更大,現在婚俗氛圍煥然一新。”從小在肥鄉區毛演堡村長大的焦明亮,感受到了村里婚俗改革后的深刻變化。肥鄉區通過村規民約對操辦喜事的喜酒桌數、用車數量等作出規定,村民婚禮操辦平均支出為2萬至3萬元。

        焦明亮稱自己會向身邊人傳遞婚俗改革理念,為樹立新風盡一份綿薄之力。“婚俗改革應是每個人的責任,小到我們村,大到全社會。”

        談到勸導村里群眾彩禮減負的事,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蟠龍鎮大槐樹村鄉賢(能人)張永峰感慨,這在2017年還是件“非常得罪人”的事,要么被拒絕,要么被敷衍。

        2019年,金臺區成立鄉賢工作室,吸納村里德高望重的鄉賢參與鄉村治理和婚俗新風引導,張永峰是其中一員。“彩禮越高面子越大”、攀比心理加劇,“從1萬元漲到10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壞習慣容易被跟風。”針對天價彩禮蔓延現象,張永峰與其他成員挨家挨戶、一遍遍地宣傳拒絕“天價彩禮、鋪張浪費、隨禮攀比”等陳規陋習。

        在鄉賢工作室成員耐心勸導下,如今大部分群眾彩禮減半,婚禮簡辦,婚宴也從原來的50桌、上百桌,減少到最多10桌至20桌。

        從“我家的彩禮和你有什么關系”到“你說的彩禮減負確實有道理”,讓村(居)民們態度轉變的“秘訣”是什么?金臺區民政局局長李輝直言,金臺區在全區樹立典型大力宣傳、發揮基層紅白理事會及鄉賢工作室的作用、耐心溝通是關鍵。

        村里一位90后小伙趙明(化名)準備結婚,女方家提出要12萬元彩禮,但趙明家經濟條件差無法承擔。村紅白理事會和鄉賢工作室找到女方商量,在多次上門勸說引導下雙方協商,彩禮錢減至6萬元。從沒聽說彩禮錢還可商議,這事一下成為十里八鄉的熱議話題。“樹立典型,大家慢慢地不排斥了。”

        彩禮減負,婚宴也簡辦。張永峰告訴記者,以前村里舉行婚宴,菜多量大,吃不完就倒掉。現在按照全區的紅白理事會章程要求,喜事宴請從招待兩天變成招待1頓,菜品標準一桌不得超過500元,煙酒不得超過200元,“份子錢”不得超過100元。

        長期關注研究“天價彩禮”等鄉村治理問題的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研究員楊華接受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遏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等陋習是當下鄉村治理中文化建設、創建鄉風文明的重要措施,政府出臺相關倡導性意見,村級群眾自治性組織進行約束,當有人索要天價彩禮時,就可以拒絕,對方也沒有底氣漫天要價了,按照村規民約來辦理婚宴,如果黨員干部帶頭違反相關規定,就要受到相關處分,這幾年,很多地方的天價彩禮確實比較少了,與地方政府的倡導規范有關系。

        婚姻家庭輔導構筑離婚登記“緩沖帶”

        “必須離婚!沒有談的空間!”在浙江省三門縣民政局婚姻(離婚)登記室,當工作人員詢問是否需要婚姻家庭輔導時,90后小麗(化名)怒氣沖沖地朝丈夫小東(化名)吼道。

        “離就離,這日子咱倆過不下去了!”小東回應。當兩人正準備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時,三門縣民政局婚姻家庭輔導員金湘華嘗試用“五分鐘引入法”挽救這個瀕臨破裂的家庭。

        在金湘華的真誠邀請下,小麗和小東答應“給婚姻留五分鐘喘息”。金湘華與雙方各自交談五分鐘后,兩人漸漸冷靜下來,表示愿意繼續溝通。經過和雙方一個多小時的訴說與聆聽,金湘華察覺到,“小兩口還愛著對方”。

        今年66歲的金湘華是三門縣婚姻家庭協會常務副會長,從2017年11月至今,已為1300多人開展過輔導服務。

        今年以來,浙江省三門縣開展婚姻家庭相關培訓輔導10場次,服務400多人次,并在鄉鎮建立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站。今年前8個月,在浙有姻緣-婚姻登記網上申請離婚547對,最終離婚登記374對,撤回率46.25%,全縣離婚率持續3年下降。

        如何處理好婆媳關系、婚后如何保持新鮮感……金湘華介紹,婚姻家庭輔導除了離婚調適輔導、法律服務等,還包括婚前或新婚輔導。在輔導中,他發現年輕人的婚戀觀、婚育觀發生了變化,“現在年輕人接受婚前輔導的熱情高漲不少”。

        維護婚姻家庭穩定 給年輕人更多政策支持

        在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婚姻登記中心社工師劉彩霞的辦公室里,存放著大大小小、長短不一的刀具,這都是一些接受婚姻家庭輔導的當事人,情緒緩解后,作為感謝“禮物”而留下的。

        持刀傷害他人、自殘、跳樓……近年來,劉彩霞化解了10多起家庭危機,從事婚姻家庭服務13年,她深刻體會到,婚俗改革中,提升婚姻家庭輔導人員的專業水平是重點,在她參與輔導過的上千個案例中,一些離婚當事人情緒過激,輔導過程中,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極其重要,“必須給當事人價值感、自尊感,協助當事人樹立信心,迅速找到解決當前困境的有效路徑,不能讓他(她)覺得沒有希望了,那相當于把他(她)推向深淵”。

        楊華認為,現在年輕人越來越獨立,個體權利彰顯,一些年輕人結婚后出現矛盾容易沖動,需要一些緩沖,傳統熟人社會中,大多是村里的大娘大伯來勸說,現在熟人社會的作用逐漸消減,此時需要民政部門、婦聯等介入,讓雙方情緒得到排解、緩沖對婚姻維系非常重要。民法典中設立離婚冷靜期,對個體權利有充分尊重;對年輕人進行婚姻家庭輔導,也是有效的。

        現在年輕人生育養育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年輕女性,生育、撫育、教育孩子需要付出大量時間成本。“這就需國家政策發力,對婚育期的年輕女性有一定的保護、支持措施;在城鄉逐步建立、提供公共托育機構和服務,減輕帶孩子的壓力;均衡城鄉義務教育,在城鄉學校做好寄宿制等。對國家來說,需要建立系統性政策體系。”楊華表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先藕潔 王亦君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