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數量這么大,任務這么重,今年完成情況怎么樣?老小區換了個新面貌之后,還有其他變化嗎?居民們,特別是老小區里數量眾多的老人們,感受明顯嗎?通過一組數據,來梳理一下今年老舊小區改造,我們到底做了什么↓
前十月 859.25萬戶居民迎來老舊小區改造
先來看一組數字:
【資料圖】
5.21萬個,這是今年1—10月,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數量;
859.25萬戶,這是今年老舊小區改造惠及的居民數量;
5.16萬公里,這是今年各地規整和更新改造水電氣熱信等老舊管線的長度;
1.23萬部,這是全國加裝電梯的數量;
5694個,這是今年老舊小區里增設的養老、托育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數量。
這些數字的背后,是我國提前完成了全年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1萬個、涉及居民840萬戶的目標任務,按小區數計開工率為101.7%。其中,有25個省份的開工小區數和戶數,都超過或達到了計劃任務。
至此,各地在老舊小區的改造中,累計已規整和更新改造水電氣熱信等老舊管線18.5萬公里,加裝電梯6.1萬部,增設停車位187.9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3.5萬個,增設養老、托育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3.6萬個。
讓改造更適老 電梯加裝速度明顯加快
通過上面這組數字,我們注意到,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這件事,今年進展比較快。前十個月的改造數量,就占到了改造總數量的二成。為什么?其實,這幾年,北京、上海、濟南等不少地方,考慮到老齡居民的切實需求,針對加裝電梯的難題,都在積極展開各類探索。
上海市靜安區臨汾路380弄居民區是個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老小區,其中老年人就占到了35%左右,因此為房屋加裝電梯成為這里老舊小區適老化改建的一項重要工作。這兩天,這里專門召開了一場加裝電梯的工作會議,發言的主角都是社區的居民。
380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俞燁表示,特意把施工方請了過來,大家有什么問題都可以提問。而居民們最關心的,首先就是安裝造價的問題,為什么今年高了一些呢?對此施工方坦誠人工和材料價格都在上漲。
今年,當地在電梯加裝過程中,積極聽取居民意見,邀請居民參與共建。特別是針對居民的一些訴求,甚至顧慮,積極采取各項措施來化解,居民意見少了,加裝速度明顯加快。上海市靜安區臨汾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黛靜表示,臨汾街道一共有1200個樓組是沒有電梯的。截至目前,已有350個樓組簽訂了加裝電梯的合約,有120個樓組正在施工,有69臺電梯已經交付使用。
據介紹,上海各區今年把加裝電梯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各街鎮主動對接居民需求。通過政策制度創新等方式,全力消除制約加梯工作不斷提速的難題瓶頸,不僅很多未破冰的街鎮實現了點上破零,面上也形成了更多規模實施、系統集成的加裝小區,形成“一個帶動一片”的示范效應。
不只是上海,近年來,各地陸續通過政府財政補助、加裝電梯可提取住房公積金等多種方式方法,鼓勵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像北京今年為了實現加裝電梯數量比去年翻一番的目標,拿出了16條具體措施的政策支持,四川安排省級資金2.9億元支持既有住宅增設電梯5800部。截至目前,全國共計實現加裝電梯6.1萬部,讓很多長期居家老年人實現了走出家門、走出樓棟。
“小改造”撬動老人“大幸福”
其實,在各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過程當中,加裝電梯只是其中一項工作而已。如何讓老居民能享受到幸福的“新環境”,各地還將適老化改造內容不斷細化,比如提供個性化改造方案、增添各種養老設施等,來提升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幸福感。
湖北宜昌西陵區四方堰社區龍德梅老人,腿腳不太方便,幾個月前,在當地民政局和社區的幫助下,針對她家的實際情況,為她量身打造了一套適老化改造方案。在臥室床頭,一翻身就能亮起來的感應小夜燈,床邊上一伸手就能摸到的起床護欄,還有房間里隨處可見的防滑墊,特別是衛生間的這一套助浴設施,讓老人非常滿意,再也不怕洗澡會滑倒了。
今年,宜昌西陵區推動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籌集財政資金100多萬元,對轄區內符合改造條件的24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了居家適老化改造。目前,改造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宜昌市西陵區民政局養老服務股股長曹磊說,今年開展適老化改造過程中,他們在制定方案的時候,就針對去年老人的建議增加了八個小項目,以此來提升服務的精準度。
而家里改造好了,家門外的社區里,也有一些小改造正在發揮作用。像樓道里的折疊椅,平時緊貼在墻壁上,不會影響走道通行和消防安全,需要時輕輕往下一壓,就能變成一把椅子,椅子旁邊還有扶手,方便老人上下樓能歇口氣。
據介紹,湖北宜昌西陵區今年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就將樓道轉角座椅納入了改造清單,并在部分單元樓進行了試點,得到了不少老年人的歡迎。不只是社區,今年宜昌還將這些適老改造的細節,在城市建設中不斷延伸。今年,宜昌對城區11個公園里的數百個石凳進行了重新改造,在原本的石頭椅凳上再加裝一塊木板,讓老年人坐得更舒服。宜昌市西陵區委書記任蔚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實施老年人特別是純老家庭適老化改造,通過菜單式勾選實現按需定制,不斷推進住宅、養老院、社區、街區等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環境。
而按照住建部此前要求,各地目前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社區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的調查研究,目的就一個:在找準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難點和堵點的基礎上,及時查找設施建設短板、發現共性問題、制定整治措施。目前,適老化改造已經成為各地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住建部在前后公布的六批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中,也專門就此方面經驗進行了特別推薦。
用制度護航幸福晚年
目前,結合老舊小區改造,越來越多的地方還將適老化改造制度化、標準化,制定了基本適老化項目、專項適老化項目、個性適老化項目等不同層次的服務清單,采取自愿申請、“一區一策”甚至“一戶一策”的方式,來滿足不同家庭的適老化改造要求。江蘇在這方面,今年就有了很多的探索,一起來看看。
在江蘇,今年共有3萬戶困難老人家庭進行了適老化改造。蘇州就在適老化改造補貼政策中增加了對殘疾老年人家庭的補貼支持,讓鄧素芳享受到了80%的補貼。這樣下來,3000塊錢左右的改造費用,最后只付了20%,600塊錢不到。記者看到,鄧素芳家里現在多了不少智能設備,包括一鍵報警器、定時提醒服藥的智能藥盒、可自動定位的手表等等。
目前,江蘇不少地方都結合實際,逐步將適老化改造對象范圍擴大。現在,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和已納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居家老年人中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半失能以及重度殘疾老年人家庭都可以享受到適老化改造。目前,改造項目包括安全類、助行類、智能類等10大類,改造遵循“一戶一策”的原則,實現精準匹配、個性服務。此外,針對高齡、失能老年人的需求,相關養老服務還在向線下拓展。
在徐州經開區93歲的郭蘭英老人家中,護理員在為老人做檢查。當地民政部門整合養老資源,試點將適老化改造與家庭養老床位并軌實施,實行適老化改造、智能化應急保障設備和專業護理服務同時入戶。
此外,為了吸引更多家庭積極參與居家適老化改造,江蘇多地還出臺了多項鼓勵政策。在蘇州,60周歲以上戶籍老人均可自愿申請改造,符合條件的老人給予一定補貼;在南京,年滿65周歲的戶籍老人可自愿申請改造,實行政府補貼和個人負擔相結合。據介紹,“十四五”期間,江蘇將為10萬戶老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
適老化改造 需要全方位關注
我們看到,各地在實際改造過程中,已經不再將目光局限于簡單的基礎設施維護、更新,而是更進一步,讓老舊小區里的老齡居民們,能近距離感受到改造的便利和溫暖,讓老舊小區雖“老”不妨“老”。畢竟,我們要看到,截至2021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億以上,占總人口的14.2%,已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推進城鎮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勢在必行。目前,各地已經有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但要看到,這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只有從硬件到軟件,從安全到健康,從家庭“小環境”到社會“大環境”,從制度體系到精神文化……當我們拿出一整套適合中國國情的適老化方案,讓適老理念化作行為自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尊嚴,才能真正實現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總臺央視記者 張勤 王琰 崔霞 楊瀟 徐靜 徐鳴佳 江蘇臺 宜昌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