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大早,遼寧省莊河市栗子房鎮興隆村養牛大戶孫朋就通過手機上的程序查看肉牛的健康信息,“我養的156頭肉牛的右耳都統一佩戴電子耳標,上面還印著二維碼。”
“20歲的時候就想著走出農村去城市打拼。”36歲的孫朋曾在大連的電子企業工作多年,“這些年,國家惠農政策越來越好,心里就有了回鄉創業的火苗。”2015年,回鄉的孫朋辦起了肉牛養殖場。
經過幾年的摸索,孫朋逐漸成了養牛的行家里手,“前幾年,我養殖的規模沒超過100頭,但從去年開始,我盤算著擴大養殖規模,大干一場。”孫朋投資150多萬元新建了可飼養200頭肉牛的現代化養殖場,“新建養牛場花光了積蓄,才發現自己沒留足購買牛犢等周轉資金。”
“咱沒有商品房和門市房等抵押物,沒法從銀行抵押貸款。”孫朋一度愁眉不展。中國農業銀行大連莊河支行客戶經理石鳳天在例行走訪中了解到孫朋的資金需求,“‘智慧畜牧貸’是農行的創新產品,以牲畜為抵押物,通過為牲畜佩戴電子耳標,既實現對抵押物的實時跟蹤,也為養殖戶提供了對牲畜測溫等監測手段。”
“僅用10天,30萬元貸款就到賬了。”孫朋說,他用貸款資金購置了幾十頭牛犢,“在養殖場育肥飼養1年就能出欄,每頭肉牛能賺5000元左右。”
1000多平方米的鋼架養殖場內,孫朋的父親孫廣明正順次添加草料,156頭肉牛悠然地嚼食草料,“耳標就是牛的‘身份證’,可以記錄肉牛的運動、體溫等數據,數據會實時傳到網上。”
“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詢肉牛的數據,比如肉牛的體溫突然發生變化,說明可能生病了,這樣就能立即診治。”嘗到“智慧畜牧”甜頭的孫朋信心滿滿,“我準備再購進四五十頭牛犢,一點點積累,將來我要當莊河最大的肉牛養殖戶。”(記者蔡擁軍 郭翔)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