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X”系列首發星發布第二批成果:天天速看料

        光明日報 2023-01-12 09:45:52

        【科技前沿】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創新X”系列首發星——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SATech-01)發布了第二批科學與技術成果,包括46.5納米極紫外太陽成像儀(SUTRI)開機并獲得我國首幅太陽過渡區圖像;HEBS探測到了迄今最亮的伽馬射線暴;國產CPT原子磁場精密測量系統伸桿成功并首次獲得全球磁場勘測圖;多功能一體化相機、異構多核智能處理單元、可展收式輻射器和空間元器件輻射效應試驗平臺也都完成了在軌試驗并獲得滿意的驗證成果。

        成果一:


        (相關資料圖)

        46.5納米極紫外成像儀獲得我國首幅太陽過渡區圖像

        46.5納米極紫外太陽成像儀(SUTRI)是國際首臺基于多層膜窄帶濾光技術的46.5納米太陽成像儀,用于探測50萬度左右的太陽過渡區(太陽色球與日冕之間的層次),由國家天文臺聯合北京大學、同濟大學、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共同研制。

        自8月30日載荷開機以來獲取了超過1.6TB的探測數據,成功實現了我國首次太陽過渡區探測。SUTRI拍攝的圖像清晰地顯示了過渡區網絡組織、活動區冕環系統、日珥和暗條、冕洞等結構,這些結構的觀測特征表明,SUTRI拍攝的確實是從太陽低層大氣往日冕過渡的結構,符合預期。同時,SUTRI已探測到多個耀斑、噴流、日珥爆發和日冕物質拋射事件,表明其數據適合研究各種類型的太陽活動現象。此外,SUTRI還發現活動區普遍存在50萬度左右的、朝向太陽表面的物質流動,這些流動在太陽大氣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SUTRI一切功能正常,在軌測試和標定結束后,SUTRI觀測的科學數據將向國內外太陽物理和空間天氣同行全部開放。

        成果二:

        高能爆發探索者(HEBS)捕獲到迄今為止最亮伽馬暴

        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高能爆發探索者(HEBS)于北京時間10月9日21時17分,與我國慧眼衛星和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同時探測到迄今最亮的伽馬射線暴(編號為GRB 221009A)。

        根據HEBS的精確測量結果,該伽馬射線暴比以往人類觀測到的最亮伽馬射線暴還亮10倍以上,打破了伽馬射線暴的最高各向同性能量以及最大各向同性峰值光度等多項紀錄。由于該伽馬射線暴的亮度極高,國際上絕大部分探測設備均發生了嚴重的數據飽和丟失、脈沖堆積等儀器效應,難以獲得精確測量結果。HEBS憑借創新的探測器設計以及新穎的高緯度觀測模式設置,探測器經受住了高計數率的考驗,獲得了高時間分辨率的光變曲線,以及10千電子伏至5兆電子伏的寬能段能譜。HEBS極為寶貴的精確測量結果對于揭示伽馬射線暴的起源和輻射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成果三:

        國產量子磁力儀首次空間應用并獲得全球磁場圖

        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和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研制的國產量子磁力儀(CPT)及伸展臂,可實現全球地磁矢量和標量高精度測量。11月7日,多級套筒式無磁伸展臂順利展開,將各傳感器探頭伸出約4.35米距離,處于伸展臂頂端的CPT原子/量子磁力儀探頭、AMR磁阻磁力儀探頭、NST星敏感器獲取了有效探測數據,首次在軌驗證了磁場矢量和姿態一體化同步探測技術,磁測量噪聲峰峰值<0.1nT,實現了國產量子磁力儀的首次空間驗證與應用。

        除此之外,創新X系列首發衛星的其他空間載荷、平臺新技術也取得豐富成果。例如,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空間新技術部研制的多功能一體化相機,成功取得首張170千米×42千米大幅寬地面遙感圖像,探索了單臺相機即可同時實現多譜段多模態遙感成像的新模式,為我國未來高集成度一體化空間光學遙感載荷發展提供了技術儲備。

        SATech-01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院抓總研制,已在軌運行4個多月。目前,星上的四個科學載荷已進入常規化觀測,搭載的幾種新型推進系統等載荷也將陸續開展在軌試驗。(記者齊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