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央廣網大連2月6日消息(記者 于芳菲)眼下,雖然天氣依然寒冷,但大連市普蘭店區(qū)蓮山街道旗桿底村黃瓜種植大棚內卻是一片綠意盎然。走進黃瓜大棚,一根根翠綠的黃瓜頂花帶刺、青翠欲滴,長勢喜人,150個設施大棚的黃瓜進入了盛產期,旗桿底村的種植戶們在自己大棚里都忙活了起來。
黃瓜進入盛產期(央廣網發(fā) 普蘭店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我家種植黃瓜已經10年了,對黃瓜的生長習性很是了解,同時也掌握了越來越多的小竅門,如要手工傳粉、打頭、掐須等,不過這些活全部得靠人力干。”據(jù)黃瓜種植戶吳紅娟大姐一邊干一邊介紹,“一個大棚一年大約能種三茬,每茬產量大約1—2萬斤,收入在3萬元左右,除去肥料、人工等各項成本,一個棚一年能凈掙7—8萬元左右。”
蓮山街道水門子社區(qū)旗桿底村是當?shù)赜忻狞S瓜專業(yè)種植村,2007年以前,旗桿底村民靠單一種糧維持生計,人均收入不到1萬元。2007年起,村里利用土壤是黃泥地,和沙地相比更易存儲水分以及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優(yōu)勢,逐步建立起了專門以生產黃瓜為主的蔬菜大棚基地,打造了“旗桿底”黃瓜品牌。由于“旗桿底”黃瓜口感清脆甘甜、黃瓜味正,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
如今,經過16年的發(fā)展,旗桿底村已經形成選種、種植、管理再到銷售的一體化發(fā)展鏈條。隨著種植經驗的不斷累積,旗桿底村的黃瓜種植戶也摸索出了更科學的種植方法,如實時溫控技術、循環(huán)泵滴灌技術、換茬時施加底肥和菌肥改良土壤微量元素結構、水黃瓜和旱黃瓜品種交替種植等種植方法。旗桿底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黃瓜村”,“旗桿底”黃瓜年總產量達800多噸,銷售額達到600多萬元。
水門子社區(qū)黨總支書記王振帥表示,“旗桿底”黃瓜已經成為了當?shù)氐闹еa業(yè),未來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guī)模,繼續(xù)發(fā)揮特色農產品優(yōu)勢,提升“旗桿底”黃瓜的品牌影響力和附加值,切實把旗桿底黃瓜品牌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群眾走上致富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