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浪地球2》看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天天快播

        光明網-科普中國 2023-02-14 18:51:27

        摘要:《流浪地球2》影片中存在大量人工智能元素。在現實世界,由于最新技術的出現,人工智能也正大量應用于軍事領域,并為軍事行動提供重要的幫助。


        (相關資料圖)

        圖注: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智能量子計算機MOSS(代號550W)

        在爆火的中國硬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中,除了緊張的劇情、震撼的特效鏡頭外,影片中呈現的智能機器狗、無人機、機械外骨骼、太空電梯等各種形態的AI形象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MOSS及其所代表的550W系列AI主導了2044年太空電梯危機、2058年月球危機及2075年木星引力危機等多次攻擊,幾度險些毀滅人類。

        這些人工智能元素不僅存在于影片中,在現實世界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今,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極其廣泛,幾乎涉及到軍事領域的每個方面。傳感器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機器學習、無人機技術等都已經深入到軍隊實體中,有助于改善軍隊的執行能力和定位能力,使軍事行動更加準確高效;數據挖掘、自動化指揮控制、決策支持系統和無人機制導等技術的發展都為軍事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人工智能軍事應用的細分

        人工智能在軍事方面的應用主要包括:

        ?網絡安全。人工智能有能力保護程序、數據、網絡和計算機免受未經授權的人員訪問。人工智能還具備研究網絡攻擊模式并形成保護策略的能力,可以在惡意軟件攻擊進入網絡之前就識別出最小的攻擊行為。

        ?作戰系統。武器、傳感器、導航、航空支援和監視等作戰系統都可以使用人工智能,以提高作戰效率。特別是在武器方面,考慮到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美國防部近期還對其自主性武器系統政策進行了更新。

        圖注:可掃描海底危險的IVER3-580自主水下航行器

        ?后勤運輸。人工智能能夠在彈藥、貨物、軍備和部隊等軍事關鍵物資的運輸中發揮作用。人工智能還可以通過繪制最優路線圖、自動駕駛車輛等技術降低運輸成本并減少對人力投入的需求。

        ?目標識別。人工智能可以幫助軍隊在戰斗環境中更準確地識別目標。它還可以讓作戰人員以比人類更快的速度進行匯總和分析,從而詳細了解作戰區域。人工智能系統能夠預測敵人的行為,預測天氣和環境條件,評估任務策略,并提出應對計劃。

        圖注:烏克蘭士兵在地下指揮中心觀看無人機信號

        ?戰爭醫療。機器人地面平臺(RGP)和人工智能可以結合起來,在沖突地區提供遠程手術支持。在極端情況下,人工智能系統可以成功挖掘士兵的病史并提供診斷支持。

        ?威脅監控和態勢感知。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行動對于威脅監控和態勢分析至關重要。ISR行動可以由可以遠程控制的無人系統執行。這些系統使用人工智能來幫助作戰人員監控威脅;還可以通過使用帶有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機,監控邊境地區、識別威脅并提前預警。

        圖注:可執行ISR任務的MQ-9“死神”無人機

        ?人工智能與數據信息處理。軍事人員可以使用此技術來查找趨勢并推導關系。人工智能有助于快速處理大量數據和提取有用信息。軍事人員可以使用此技術更有效地識別信息,得出更準確的結論,并根據更全面的情況制定行動計劃。

        ?戰斗仿真與訓練。軍事訓練仿真軟件已經在美國陸軍中使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它結合了系統工程、軟件工程和計算機科學,以構建數字化模型,讓士兵為作戰期間部署的作戰系統做好準備。

        圖注:BISim開發的戰斗仿真軟件

        隨著軍事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無疑也將朝著新的高度發展。2022年,美國國防部申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國防研發預算,并正加大2023財年預算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投資、建立新的首席數字和人工智能官辦公室(CDAO)。據稱,該辦公室將獲得5億美元的預算,并加大開展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隨著軍事研究機構不斷增加研發資金,開發人工智能的新穎和尖端用途,軍事領域人工智能系統的使用必將進一步增加。

        作者簡介:李惠,現任淵亭科技情報分析師,主要專注美軍指揮控制領域最新進展以及先進技術的軍事化應用

        出品:科普中國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作者:李惠(淵亭科技)

        審核專家:費伯禹 (中國軍網)

        策劃:金 ?赫

        【征稿令】

        為在全社會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光明網科普頻道面向創作者征集各類原創優秀科普、科幻作品,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各領域專業人士、在職教師與在校學生等積極參與,首次投稿作者請提供個人簡介。投稿郵箱:gmkepu2023@163.com。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