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楊思珉
“天文、物理、文學、美學,沒有墻壁的教室,不設門檻的大學……這群爺爺奶奶在網課直播間里,歡脫幽默地傳授硬核知識。他們是老師、院士,將畢生所學通過網絡授以青年,用日復一日地耐心播下知識的種子。”3月4日晚,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揭曉,“銀發知播”群體與錢七虎,鄧小嵐等被評為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13位“銀發知播”中,有分享物理趣味實驗的江蘇常州退休物理教師唐守平,有堅持直播教拼音的安徽退休語文老師楊維云等銀發教師…… 他們或許已經遠離三尺講臺,但他們用不滅的教育熱情,堅持在短視頻平臺上創作和傳授知識。
“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水能被利用嗎?”“人為什么要睡覺?” “生活中有哪些數字化科技?”或許你曾對這些問題感到好奇,卻難以看懂生澀的專業解答。但現在,打開抖音,或許就能找到答案。而在屏幕上繪聲繪色傳授知識的專業人士竟是一群白發老人。從普通退休教師、教授到院士,這樣一群耄耋老人借助短視頻平臺,輸出有趣而又準確的科普內容,讓更多靠譜專業知識高效傳播。“春蠶不老,夕陽正紅。沒有墻壁的教室,不設門檻的大學。白發人創造的流量,匯聚成真正的能量。知播,知播,傳播知識與文化,始終是你們執著的方向。”正如頒獎詞所言,這些退休但不停止傳播知識,潤物無聲的老學者既詮釋了師者的偉大,也展現了技術彌合知識鴻溝的魅力。
近年來,雖然全民受教育水平穩步提升,國民素養不斷提高,尤其是對于青年一代及發達地區的人們而言,互聯網時代通過慕課等公共平臺獲取豐富的教育資源并非難事,他們可以主動學習,打破不同學科領域知識的壁壘;但對于一部分人而言,他們受限于基礎教育的缺失,獲取知識仍然十分困難,對他們而言,大學仍然高筑著圍墻。而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發展,則幫助大學拆掉了圍墻,讓知識更加普惠。
這些“銀發知播”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上開設了自己的賬號,許多早已收獲百萬粉絲,深受喜愛,是名副其實的頂流博主。談及做科普視頻或自媒體賬號的初衷,他們表示,其實是希望借助近年興起的短視頻熱潮,做好科普,讓更多人從中受益。現年82歲高齡的山東退休電工教師王廣杰自2020年接觸到短視頻,當時的他便意識到短視頻在信息傳播形式上的豐富性和高效性,他在自家陽臺上騰出一塊地,再配上一塊黑板,自此,這里成為了他未來兩年時間2000余條短視頻的誕生地——從歐姆定律到電流電阻,王廣杰憑借教書育人數十年的經驗,將知識點生動地講出、畫出并發布到平臺上,讓自己的賬號成為移動的課堂,收獲了許多粉絲的喜愛和肯定。
13位感動中國的“銀發知播”只是特殊的代表。在各短視頻平臺上,類似的教師、教授和學者還有非常多。這些積累了豐富知識的老人與時俱進,走在了時代潮流的前面。用實實在在的知識幫助更多求學若渴卻可能缺少渠道和機會的人。
在這些互聯網教師的視頻評論區隨處可見粉絲真誠地留言表達感激,或對視頻主題進一步提問,在這里,少了許多互聯網時代的浮躁,取而代之的是求知、求學的熱情和收獲知識的欣喜。相比于快餐式的娛樂只能帶來短暫的感官刺激與快樂,真正獲取知識帶來的是長期穩定的精神滿足,這種滿足感也會進一步激發觀眾的求知欲,越多人有所收獲,便有越多人進一步參與其中,觀眾輸出的正向反饋也會成為激勵創作者的力量,這樣的良性循環正在不斷加強。《2022抖音知識年度報告》顯示,抖音平臺知識類內容繼續呈增長態勢,發布數量增長35.4%,知識類創作者單月直播場次增長72.7%。
越來越多創作者加入,豐富的知識內容進一步吸引著廣大用戶在平臺上學習。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知識傳播渠道,有專業創作者們的熱情和日復一日的付出,廣大短視頻用戶能實現不受學歷門檻、不受個人背景、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以極低的成本獲取知識,在互聯網、短視頻的興起與專業的內容輸出者的合力作用下,真正實現了有教無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