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聽科學家聲音、讀科學家故事、悟科學家精神,光明網(wǎng)科普事業(yè)部全新推出科學文化音頻欄目——《科學留聲機》,本期節(jié)目講述的是氣象學家曾慶存的故事,他讓世界“風云可測”。
(資料圖)
晴天、多云、小雨、沙塵暴,生命在不斷變化的風云中繁衍生息。今天是3月23日,也是世界氣象日。天氣、氣象,與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
“你必須要抓住本質(zhì),原來它有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有不同的時間尺度。那么,為什么不可以分別對待。干嘛我不分別對待呢?”
您剛剛聽到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的一段原聲,他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也是國際數(shù)值天氣預報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艱苦生來報國志
1935年,曾慶存出生在廣東省陽江縣一個貧困的農(nóng)民家庭。“小時候家貧如洗,拍壁無塵。深夜勞動歸來,皓月當空,在門前擺開小桌,一家人喝著月照有影的稀粥——這就是美好的晚餐了。”在《院士自述》一書中,曾慶存這樣說道。
曾慶存(2014年11月29日攝) 圖源:新華社
在貧困中成長的曾慶存深知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用他的話說,國家給了學習的機會,那時候只想一心學,貪得無厭地學。
1952年,曾慶存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54年,突如其來的一場晚霜,把河南四成的小麥凍死了,這深深刺痛了曾慶存的內(nèi)心。為了國家和人民的需求,學校要求一部分學生改學氣象學專業(yè),曾慶存毫不猶豫地就答應(yīng)了。
“那時候沒有二話好說的,你上學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國家那么需要,大家都熱血服從,國家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就這樣硬把它干好,這個是最主要的信念。”
1957年,曾慶存被選派至蘇聯(lián)深造,師從國際著名氣象學家基別爾。1961年,在博士論文中,曾慶存攻克了應(yīng)用斜壓大氣動力學原始方程組做數(shù)值天氣預報的世界性難題,提出了“半隱式差分法”,成為了世界上的首創(chuàng)。這一年,曾慶存只有26歲。
獲得蘇聯(lián)科學院副博士學位的他,躊躇滿志地踏上了回國的路。回國后,曾慶存又一次服從國家安排,進入自己完全陌生的領(lǐng)域,研究氣象衛(wèi)星遙感。在他看來,科研報國是不用商量、不能討價還價的。“我邊學邊用還要邊教學,爭取帶出更多的人。”這些研究成果最終成書《大氣紅外遙測原理》,成為國內(nèi)該領(lǐng)域的經(jīng)典教材。
不畏艱險,登大氣科學的珠峰
“看見天上鉤鉤云,就知地上雨淋淋”,古人看云識天。到了20世紀,人們發(fā)明氣象儀器測量大氣狀態(tài),但卻依賴預報員的經(jīng)驗,誤差較大。
所謂數(shù)值天氣預報,就是根據(jù)大氣動力學原理建立描述天氣演變過程的方程組,然后輸入大氣狀態(tài)的初值和邊界條件,用計算機數(shù)值求解,預測未來天氣。這組方程式被稱為“原始方程”。1960年,導師基別爾把原始方程這道難題拋給了年僅25歲的曾慶存,作為他的博士論文。
年輕時的曾慶存 圖源: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因為大氣運動本身就非常復雜,包含渦旋和各種波動的運動過程及其相互作用,需要考慮和計算的大氣物理變量非常多。在苦讀冥思,反復試驗后,曾慶存幾經(jīng)失敗。但是他并未放棄,另辟蹊徑進行創(chuàng)新。
曾慶存從分析大氣運動規(guī)律的本質(zhì)入手,想出了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分別計算不同過程的方法。那時候計算機在蘇聯(lián)也很稀缺,他就白天用紙算,晚上帶著紙條去上機,一萬多行程序,一條條驗證。
“過去機房和現(xiàn)在不一樣,過去都是電子管,發(fā)熱很厲害,給我的時間都是深夜。”
伴隨著艱苦的條件,曾慶存不斷攀登,最終提出了“半隱式差分法”,在國際上首次成功求解大氣斜壓原始方程組,畫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用原始方程組繪成的天氣預報圖。至今,半隱式差分法依然是世界數(shù)值天氣預報核心技術(shù)的基礎(chǔ)。
曾慶存手書
如今的曾慶存依然很忙,但他總覺得時間太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說:“我將繼續(xù)心無旁騖做好科研,在有限的歲月里為黨、為國家多做一些事。”
監(jiān) 制
戰(zhàn) 釗
策 劃
蔡 琳林佳欣
編 導
張柳艷(實習) 焦子原
播 音
劉紫墨
制 作
劉紫墨
資 料
中國新聞網(wǎng)、央視網(wǎng)
出 品
光明網(wǎng)科普事業(yè)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