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杜燕)《北京市地震預警管理辦法》于3月1日正式施行。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桂萍今天表示,北京市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北京子項目建設,形成了平均臺站間距約11千米的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臺網,這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目前,項目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地震預警和信息服務能力,最終實現在地震發生之后6-8秒發布地震預警信息。
今天,北京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全面解讀《北京市地震預警管理辦法》立法特點和主要內容等。
“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后,利用不同種類地震波、電磁波之間存在的差異,提前幾秒至幾十秒對破壞性強的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發出警報,為一些特殊行業、公眾爭取緊急處置、避難逃生的時間。有效發揮地震預警作用,對于保護公眾生命財產安全、減輕地震災害損失具有重要意義。”劉桂萍表示,按照中國地震局統一部署,國家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即將竣工驗收、投入運行。由于地震預警涉及地震監測數據收集和處理、預警信息接收和播發、應急處置等多個環節,為了加強地震預警管理,促使地震預警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提升北京市防震減災能力,市政府推動了地震預警管理立法工作。
她稱,北京市地震局根據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的統一部署和頂層設計,牽頭規劃建設北京市地震預警系統,為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地震預警系統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劉桂萍指出,在系統建設方面,北京市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北京子項目建設,項目通過建設臺站觀測系統、通信網絡系統、數據處理系統、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系統、技術支持和保障系統,形成了平均臺站間距約11千米的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臺網,這樣一個臺網密度在全國是處于領先水平的。目前,項目建設已經基本完成,正在準備進入試運行階段,已初步形成了地震預警和信息服務能力,最終實現在地震發生之后6-8秒發布地震預警信息。(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