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發布的第15版致癌物報告中,幽門螺桿菌首次被列為明確致癌物。曾有男明星在微博分享自己胃不舒服去檢查得了幽門螺桿菌,也有網友連著幾個月胃脹、打嗝,去醫院做碳14呼氣試驗,最終發現超標2500+。
根據最近一次的流調數據顯示,我國感染人數為7.68億,超過人口總數的50%。幽門螺桿菌到底有多普遍?發現需要治療嗎?該怎么預防?
“幽門螺桿菌”和“幽門螺旋桿菌”兩者是一樣的,準確的叫法是幽門螺桿菌,因為幽門螺桿菌的細菌形狀是螺旋狀的,所以有些人習慣叫幽門螺旋桿菌。它是一種對生長環境非常苛刻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夠長期生活于人體胃內的細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幽門螺桿菌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里,通過人的口腔或糞便傳播,且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
幽門螺桿菌感染后主要癥狀有反酸、燒心以及胃痛、胃脹、頑固性口臭。可能還會引起以慢性胃炎為主的臨床表現,以惡心嘔吐、腹脹、腹痛、食欲不振、噯氣等上消化道受納障礙癥狀,病程緩慢,但是容易反復發作。因此,感染者出現癥狀時,應該及時就醫并接受正規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還可進一步引發胃萎縮、腸上皮化生等,導致胃癌發生。
除此之外,幽門螺桿菌還會引發其他疾病。
咽喉癌。中國復旦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同樣證實,與身體健康的正常人群相比,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群患上喉癌的風險顯著升高。這項研究成果表明,幽門螺桿菌可以使喉部的黏膜在接觸致癌物質之后,更容易發生癌變。
腸癌。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患上結腸癌的風險明顯升高,研究分析這種病菌會對黏膜帶來一定損害,從而刺激結腸腺瘤的產生,屬于癌前病變。
胃腸道淋巴瘤。幽門螺桿菌感染通過引起人體慢性炎癥改變,導致胃外疾病。這種病是胃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類型,占胃部惡性腫瘤的3%~5%,多見于50~60歲年齡。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
餐具消毒、家庭分餐。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要分餐,并用公筷、公勺盛飯夾菜,不要相互夾菜,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鐘。
不要“口對口”給孩子喂飯。杜絕用嘴喂孩子,兒童由于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必須洗手,蔬菜、瓜果要洗凈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肉類,不喝生冷水。
綜合:
生命時報“幽門螺桿菌是個‘致癌高手’!胃腸癌、喉癌都和它有關”
人民網“‘明確致癌物’幽門螺桿菌,究竟該怎么防?”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一人傳染全家?幽門螺桿菌該如何預防”
整理:劉雪潔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