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無人武器裝備目前來看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成就的關系。人工智能賦予無人武器裝備以更強的能力和智慧。
無人裝備被賦予人工智能后未來能做什么?
那么無人武器裝備被賦予人工智能,在未來會有哪些發展趨勢?又有哪些發展的難點?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些內容。
(相關資料圖)
首先無人武器裝備被賦予了人工智能以后,就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自主的作戰能力。這些無人武器裝備可以自己去執行一些簡單的作戰任務,同時也可以人機結合完成任務。
比如,伴隨著被賦予有人工智能的這種無人機進行作戰,那么殲20就可以作為這種作戰的指揮樞紐,去指揮更多的無人機到危險的作戰區域執行更多作戰任務。
無人裝備要自主作戰需要解決幾個主要問題?
無人武器裝備如果想要承擔更多的獨立自主作戰,需要解決幾個主要問題。
第一個它需要更強的自主作戰能力。無人武器裝備執行專項的作戰任務,比如說無人坦克在作戰區域執行搜索偵察和打擊任務,空中無人機自主在一定時間一定空域內去偵察目標,甚至去獨立的打擊既定目標,涉及到無人裝備對目標的識別,獨立的研判,以及實施打擊的決心下定和最終的作戰效能評估等一系列智能作業,而這些任務的最終實施,除了需要大量的智能感知設備,更需要一系列人工智能算法作支撐。
這種智能算法能夠在各個平臺廣泛應用,只有泛化的智能,才能讓更多的無人武器裝備走向未來戰場。
另外一個就是這些無人武器裝備被賦予人工智能以后,到底怎么樣提高這種邊緣計算的能力。
現在更多的無人機裝備在空中、在地面、在海洋上執行作戰任務。他們都首先是一些戰場信息的感知和收集平臺,這些信息感知收集都集中匯總到指揮控制系統中,靠著被賦予人工智能的指揮控制系統能夠極大的提高指控能力和效率,這當中不僅需要強大的通訊鏈路作支撐,更需要超強的計算機系統對獲得的情報真偽、時效、價值等進行甄別,無論對被賦予人工智能的無人作戰裝備還是后方指揮控制系統,都需要更大的計算能力作支撐。
我們說一般使用超級計算機,未來有可能使用量子計算,其計算能力其實都有一定的局限。那么它的指控周期也隨著這種傳輸的效率在增加。
那么如果無人武器平臺作為邊緣計算的一個中樞,就可以把一定量的信息在自己的這種平臺上進行綜合評估、進行評判,就類似于人的一些有機計算和平衡。就可以提高無人武器裝備的智能化的作戰效能。
當然我們看無人武器裝備智能化,還有一些倫理上的問題,同時也有一些能不能替代人的這種多維知識,以及能不能替代人的決策的疑問。
不管怎么樣,無人武器裝備被賦予人工智能以后,至少我們可以看到它可以去解決人的一些極限問題,比如說人的作戰周期,還有人的注意力等等,都可以靠無人武器平臺去解決。
無人武器裝備將有怎樣的未來
所以未來智能化的不斷發展,會讓無人武器平臺有著更廣闊的空間。隨著現在看起來的這種疑問和瓶頸的突破,未來戰場很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具有自主作戰能力的無人武器,以及更多元的人機結合的作戰模式。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感謝大家。
作者田春園: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員,開創軍事及時政評論欄目《田煜觀點》,發表過大量安全戰略、軍事防務分析、軍事科技、軍事理論等文章,受聘進行過多次國家安全戰略形勢等講座。
出品:科普中國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作者:田春園(軍事科普作者)
科學審核:費伯禹(資深軍事內容編審)
策劃:金 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