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堅決以“零容忍”態度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世界新消息

        中國新聞網 2023-03-28 21:31:14


        (資料圖)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阮煜琳)“2022年底到2023年初,中國發生了一次長達11天的‘跨年霾’,集中在陜西和河南等地。我們啟動了重污染應急預案,但是效果不理想,這不符合邏輯。”中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28日在北京對記者說:這一次污染過程,應對方面有一些問題。

        據悉,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和副部長趙英民分赴河南和陜西,檢查了企業13家,發現存在大量不正常運行治污設施、偷排偷放、生產臺賬弄虛作假、在線監測和手工監測造假等突出的環境違法問題。對此,生態環境部督促相關省市開展調查,堅決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目前,已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關案件還在進一步處理中。

        劉炳江說,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頻發,充分暴露出當前大氣污染防治的短板弱項。一是部分企業漠視法律,突破底線。企業無視環保法律法規,存在僥幸心理,肆意偷排偷放,想方設法逃避監管,甚至多方串通,形成系統性造假鏈條。在局部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弄虛作假,歸根結底是企業治污設施投入不足造成的,達不到標準要求只能弄虛作假。”

        二是部分地方治污攻堅定力不夠,韌勁不足。部分地方的生態環境監管流于表面,能力薄弱。部分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不敢動真碰硬,日常監管走過場,尤其是對當地的利稅大戶,部分基層干部能力素質不足、業務不熟練、作風不扎實,加之現場檢查技術裝備落后,難以發現日益隱蔽的違法問題。

        劉炳江表示,下一步要組織各地以案為鑒進行警示教育,堅持問題導向,動真碰硬,以“零容忍”態度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同時,要持續提高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發現問題的能力,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切實履行監管責任,督促引導企業自覺守法。他也忠告違法企業:要敬畏法律,若敢違法,必將受到懲罰。(完)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