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央廣網天津4月3日消息(記者周思楊)記者從天津市漁業管理部門獲悉,在相關部門統籌規劃和精心指導下,薊州區等涉農區積極開展春季漁業生產工作,2023年天津市在統籌空間發展規劃基礎上,做到宜漁水面應養盡養,有效落實“耕地不荒一畝,園田空白不留一分,養殖池塘不廢棄一個”總體目標,并大力做好水域灘涂規劃與養殖證核發工作。2023年天津市水產養殖面積要達到91萬畝以上,水產品產量力爭達到28.61萬噸。
據了解,2023年天津市將在涉農區建設5個千畝稻蟹綜合種養示范區,在規格、品質、產量、效益、品牌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和增強。通過示范區建設,天津市將形成成熟技術規范和高效產業模式,積極推廣稻蟹、稻魚、稻蝦和稻蛭等多種立體養殖模式,探索推廣“稻漁+”技術,進一步輻射帶動全市稻漁綜合種養發展。2023年,天津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計劃穩定在50萬畝以上,穩定水產品產量,促進漁民增收,并推動全市生態漁業發展,開展國家水生動物重大疫病監測和水產養殖動物疾病測報,強化水生動物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水生動物疫病監控要覆蓋全市60%以上水產養殖水域,筑牢漁業健康發展生物安全屏障。
同時,天津市大力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包括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水產種業質量提升、水產養殖用藥減量、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等,科學籌劃實施方案,力爭再建立6個以上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骨干培育基地,推廣先進技術模式6個以上,引進新品種4個以上,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現代化水產養殖典型和樣板,推動水產養殖技術集成、模式創新,提升全市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天津市還組織有關單位圍繞水質檢測調控、飼料投喂、疫病防控、質量安全、污染防治等關鍵環節,成立技術服務組深入養殖場戶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幫助解決技術難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