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四川省農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深化年大會現場。 陳選斌 攝
中新網成都4月6日電 (單鵬陳選斌)中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父本川鄉黑豬、西南第一個宜夏播機收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種、四川省第一個抗根腫病的油菜新品種……6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簡稱四川省農科院)38項苗頭性農業科技成果在成都發布。
6日,四川省農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深化年大會在成都舉行。本次大會旨在強化農業科技轉化應用,助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會上重點發布的農業科技成果適宜在四川成都平原“天府糧倉”核心區、盆地丘陵以糧為主集中發展區等多個不同生態區應用推廣。
會上,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云指出,要聚焦重大戰略需求,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農業科研院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聚焦科技為農根本,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聚焦深化交流合作,推進農業科技協同創新。
四川省農科院黨委書記呂火明介紹,近年來,四川省農科院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科研產出成果豐碩、科技推廣成效顯著,示范推廣科技成果234項,累計推廣面積1427.9萬畝,成果轉化率穩定在80%以上;科技產業增效突出,“天府農科”商標成功注冊,研制的高品質、高價值科技產品在國際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
“四川省農科院聚焦人才建設和成果轉化,推出一大批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具、新模式、重大科技成果。”四川省農科院院長牟錦毅表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為農業科研人員提供了更重要的舞臺:一大批科技成果,尤其是高產優質的品種、技術實現“藏糧于技”,資源環境和農機裝備方面的重大成果加快農機農藝融合,合作平臺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為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成效、助推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會議期間,簡陽玉米、德陽水稻、郫都糧經復合、簡陽糧經復合、樂至生豬、雅安鱘魚、龍泉伏季水果、朝天高山蔬菜、嘉陵蠶桑、蓬安綠色經作綜合試驗站等10個試驗站入選四川省農科院首批科技成果轉化示范綜合試驗站。
“與傳統品種相比,新品種的效益可以翻一番到三番甚至更高。”四川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副所長、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實驗站站長陳棟說,“我們扎根成都市龍泉驛區近20年,每年推出的伏季水果新品種率先在當地試驗和推廣,同時普及長枝修剪、病蟲害綠色防控、避雨栽培等技術,為當地創造較為明顯的經濟效益。”(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