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4月10日,記者從中國石化獲悉,我國首個“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范工程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我國氫氣長距離輸送管道進入新發展階段。
“西氫東送”管道規劃起點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終點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長400多公里,經過內蒙古、河北、北京等3省(區、市)的9個縣區,是我國首條跨省區、大規模、長距離的純氫輸送管道。管道一期運力10萬噸/年,預留50萬噸/年的遠期提升潛力。
中國石化石油工程設計公司總經理 荊少東:通過建立三維實景模型,將自主研發的預警、管理系統等全面納入設計過程,提出針對性安全防護措施,形成了管道本體失效預防、后果應急減緩和風險評估的三重保障機制,為保障運營期的管道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管道建成后,將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區現有的化石能源制氫及交通用氫,緩解綠氫供需錯配的問題,助力我國能源轉型升級,對跨區域氫氣輸送管網建設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中國石化石油工程設計公司總經理 荊少東:大規模集中制氫和氫能長距離運輸是未來趨勢,管道輸送作為一種經濟、可行的運輸方式,將在加快氫能資源疏散和市場覆蓋,發揮氫能在能源結構優化調整中起到重要作用。
據了解,全球范圍內氫氣輸送管道總里程已超5000公里,我國的輸氫管道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在我國,汽車運輸仍是我國長距離氫氣運輸的主流方式,但這種方式成本較高、效率較低,也是造成終端用氫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極大制約了產業鏈發展。輸氫管道可以實現大規模、長距離輸送氫氣,并且兼顧經濟性。
(總臺央視記者 張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