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6日,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隊全部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考察任務圓滿完成。
本次考察是第三次實施“雙龍探極”,于2022年10月下旬出發,共歷時163天,行程6萬余海里。本次考察主要圍繞南大洋重點海域對全球氣候變化響應與反饋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考察工作,經過5個多月的現場作業,順利完成南大洋有關海域和南極大陸有關區域的調查任務,以及中山站到南極冰穹A斷面所有站點的冰雪環境監測、天文觀測和伊麗莎白公主地等區域的冰下地形探測,組織實施了多個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南極大陸幾乎全被冰川覆蓋,我們為什么一定要去南極呢?
其實,南極廣袤的冰原下生機盎然,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各國爭相科考的重要原因。圍繞南極大陸的南大洋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這里魚類約200種,磷蝦總藏量常年維持在50億噸。每年可漁獲5000萬噸且不會影響生態平衡。
南極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能源等自然資源。南極的石油、天然氣儲量相當豐富,還擁有巨大的風能、潮汐能和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在南極已發現煤、鉑、鈾、鐵、錳、銅、鎳等礦產資源。其中,煤、鐵儲量均為世界第一。
同時,南極大陸幾乎全被冰川覆蓋,作為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態安全與全球環境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簡言之,南極科考是對未來的投資。隨著世界經濟高速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也在加速枯竭,暗藏于南極冰蓋下的資源,無疑成為人類能源危機下的新希望。如今,南極科考已成為一國在全球科學、政治、經濟等領域中的權益象征。(制作:張佳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