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門:工業互聯網高效賦能千行百業

        經濟日報 2023-04-13 09:42:22

        工信部近日發布的指數顯示,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水平全面提升,整體呈現平臺供給拉動需求、產業鏈下游帶動上游、沿海地區向內陸輻射的發展趨勢,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不斷轉型升級。

        生產效率持續提高


        (相關資料圖)

        自動導向搬運小車傳送物料、有軌穿梭小車協助進行工序轉換……一個54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只需39名生產人員。“通過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生產效率提高了27%,產品一次合格率提升了17%,車間綜合運營成本降低了17%。”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制造中心主任薛俊杰說。

        據了解,化纖企業桐昆集團應用聯想開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后,在研發、生產、物流、銷售等環節實現了數智化與網絡化管理,新產品研發周期縮短了53%,人均年產值提高22%,產品不良率降低44%,單位產量能耗比行業清潔生產一級標準降低11.2%。

        “工業互聯網能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互聯互通,用數據驅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上的要素資源配置優化,實現網絡化協同、規模化定制、端對端高效率交付等,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說。

        賽迪智庫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工業互聯網研究室主任宋穎昌表示,工業互聯網正加快推動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構建起全新的工業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型產業培育提供有力支撐,并呈現應用場景化、服務產品化、推廣規模化等特征。

        現階段,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呈現產業規模大、覆蓋范圍廣、行業領域多、體系結構全等特點。截至去年底,我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8.6%、77%。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240個,已全面建成工業互聯網的網絡、標識解析體系。

        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去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較上年增長17.23%,連續4年保持15%以上增幅。

        “指數增長顯示了工業互聯網蓬勃的生命力。從產業鏈看,輕工、紡織、電子、汽車等靠近終端的行業,應用落地成效顯著。從綠色發展看,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工業APP數量快速增長。”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麗說。

        李麗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工業設備超過8500萬臺套,加速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區一體化發展。從2018年至今,工業APP從大投入大項目,逐步轉向輕量級、易部署的“小而美”應用,快速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能力水平。

        工業互聯網已從制造業向實體經濟各領域延伸,廣泛應用在鋼鐵、機械、電力等4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提質增效、節本降耗作用凸顯。“其核心原因在于平臺能夠解決這些領域傳統模式下處理流程長、管理方法粗、市場拓展難等共性痛點,對制造企業具有較強吸引力。一旦部分企業獲得可用好用的解決方案,將快速推廣應用。”宋穎昌說。

        總體上看,我國工業互聯網應用“全面開花”,但從發展效果看,裝備制造、家電等行業應用發展較快,而建材、冶金等行業發展相對不夠深入。究其原因,趙剛認為,裝備制造、家電等行業市場化程度高,整機、零部件和原材料企業間信息溝通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和互聯互通需求迫切,行業龍頭企業數字化基礎好,平臺企業投資意愿強。而建材、冶金等行業生產工藝復雜,產業鏈一體化、自動化程度很高,安全性要求高,自動化設備國產化程度低,相對來說,這些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發展就慢一些。

        加快邁向產業鏈高端

        當前,我國已基本形成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工業互聯網全面融入了45個國民經濟大類。

        工信部提出,將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推動工業互聯網向工業園區推廣應用,打造一批5G全連接工廠,建設一批全球領先的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工業互聯網市場空間巨大,發展前景廣闊。截至2022年底,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元。

        我國工業經濟規模大、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融合發展優勢突出,工業互聯網將成為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經過5年多的發展,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網絡、標識解析、平臺、安全等體系已初具規模,為工業企業的互聯互通奠定了基礎,有效服務工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為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是智能化、高端化和生態化。趙剛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元宇宙等技術的發展,工業互聯網將逐步演變成智能工業互聯網,“數據+算力+算法”將成為新的智能生產力。

        同時,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仍面臨人工智能芯片、5G芯片、工業軟件、高級工業分析算法等關鍵環節受制于人的局面,離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工業互聯網將加快邁向產業鏈高端,并逐步實現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的互聯互通,全面實現工業數字化轉型。

        趙剛認為,要推進工業互聯網與工業經濟的深度融合,首先要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發揮平臺在互聯互通和資源整合中的作用;其次要深化數據開發利用,推進數據采集、計算和分析,釋放數據要素價值;還要深化業務應用,把行業的業務經驗和知識轉化為平臺能力,持續賦能中小企業的業務轉型與發展。

        “要從夯實基礎設施、優化技術供給、深化融合應用、繁榮產業生態和強化安全保障等方面發力。尤其是構建多層次、系統化平臺體系,培育壯大工業APP集群,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加快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模式。”宋穎昌說。(記者黃 鑫)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