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少兒婦科”門診,“求醫有門”僅僅是開始:每日簡訊

        新華每日電訊 2023-04-19 10:54:02

        手握幾張化驗單,走出診室,雷鳴瞬時輕松了不少。

        “這次終于能查清我家孩子是什么情況了。尹主任很專業,我之前沒想到她會給我不到3歲的女兒做那么細的婦科檢查。”雷鳴自身也是一名醫生,對這次帶女兒看病的經歷,他的感受是:總算找到了科室、找對了醫生。

        2022年6月25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開設了少兒婦科門診,這是北京首個由三甲綜合醫院開設的面向小兒和青少年的婦科門診。開診半年多,項目發起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尹玲每周六上午帶隊接診20到30名患者,每次門診都一號難求。


        (相關資料圖)

        少兒婦科,學名為小兒及青少年婦科學(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gy,PAG),作為婦科亞學科和分支,在國際上已有80多年歷史,發展迅速,但在我國仍是“新生事物”。

        目前,全國開設少兒婦科門診的醫院數量有限,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等少數醫院能堅持全天開診。這明顯與患者不斷增加的需求并不匹配。

        從事婦科臨床工作30多年,尹玲發現,來看病的兒童和青少年不斷增加,疾病種類也越來越復雜多變。

        “發展兒童和青少年婦科已是當務之急,設立少兒婦科門診和病房僅僅是開始。”尹玲希望少兒婦科門診,能解決未成年婦科疾病患者的就醫難題。“看著這些小患者,我們希望多年后與她們再見,可能是在產科,而不是在生殖中心。”

        被忽視的需求:求醫無門的孩子們

        孩子遇到“少兒婦科”問題,連很多醫生家長都求醫無門!

        一直以來,像雷鳴這樣的家長帶孩子看病,往往是兒童專科醫院建議“找婦科”,部分婦科醫生說“孩子太小,看不了,找兒科”,或者面對小患者不知如何檢查用藥。一些患兒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情反復、加重,甚至難以治愈。

        2019年的一個病例讓尹玲記憶深刻。

        那是一個4歲半的小患者,有嚴重的腦炎,出現了一系列危重癥狀。住院篩查時,醫生發現患者左邊卵巢上長有一個畸胎瘤。在某些誘因下,病變會使機體產生一種特殊的自身免疫性抗體,即抗NMDAR抗體,從而導致腦炎。尹玲給小患者做了腹腔鏡微創手術,摘除了畸胎瘤。

        “小寶寶后來恢復得特別好。這次科室間的聯合會診,也讓我有了開設‘少兒婦科’的設想,因為小寶寶遇到婦科方面的疾病真的非常需要我們的幫助。”這幾年,尹玲明顯感受到,被婦科疾病困擾的患兒在增加。“以前,看40多個婦科門診,可能遇到一兩個未成年患者。最近幾年,這個數量翻了好幾倍。有時候,一上午就能接診五六個患兒。”

        尹玲開始思考,為什么不能有專門解決未成年兒童看婦科病問題的少兒婦科呢?

        一旦深入,尹玲發現自己邁進了另一個領域。了解了少兒婦科學在全球發展的歷史和現況,她感嘆:“國外1939年就建立了少兒婦科學,后來又組建專業學會,每年召開臨床和研究年會,出版學術雜志,推動學科發展。我們應該盡快跟上!”

        2022年6月,尹玲提交了成立“少兒婦科學組”和開設門診的申請,不到20天就獲得醫院批復。6月25日,少兒婦科門診開診。第一天就接診了26位患者。

        開診至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少兒婦科門診已接診千余人次。尹玲收到過不少感謝信。其中一位醫生家長寫道:“每每回顧女兒的就診過程,想到最初不知該就診于哪個科室的茫然和矛盾,我都深感‘小兒婦科’這個亞專業的重要性。”

        需要厘清的觀念:科普宣教和診療,一個都不能少

        “尹大夫,今天能到這里來看病,能跟您正常交流,我已經克服了特別大的困難。我希望更多像我這樣的人能早點到您這里,別再走到我今天這一步了。”

        尹玲一直記得說這話的那個“姑娘”。

        2022年9月,尹玲接診了一名患有“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征”的患者。由于先天性發育異常,患者從小被當女孩養,因為一直沒來月經去看醫生,才發現自己的染色體檢查結果為男性。

        來少兒婦科門診找尹玲時,“她”已經做過兩次失敗的手術,進行過不太規范的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我們能早點給這個孩子看病,‘她’本來可以有更幸福的人生。”尹玲說。

        少兒婦科有其特殊性,不能被簡單地視為成人婦科的“縮小版”。

        尹玲解釋,兒童及青少年的生殖器官和內分泌水平處于不斷成熟的動態變化過程中,疾病譜、治療與長期管理方案都不同于成人。這對醫生的診斷、用藥和手術治療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未來的生活質量與生殖健康。

        像女童生殖器官腫瘤這類手術,以往多由小兒外科進行。因專業所限,有時難以兼顧到對卵巢功能的保護,甚至曾有錯把輸卵管當闌尾切除了的案例。

        一些傳統觀念也急需糾正。例如,得婦科病是可恥的,結了婚才需要做婦科檢查……問診時,不少家長都會問尹玲,小孩也能做婦科檢查嗎?“這就是個誤區。女性從小就應該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尹玲說。

        少兒婦科門診成立后,除了診療,尹玲做得最多的事其實是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

        “寶寶,記住啦,長大之前這個地方除了媽媽和醫生誰也不許碰啊!”

        “寶貝,體檢很重要,不是只有媽媽才體檢的!”

        ……

        “給一個孩子看病,得花掉成人看病數倍的時間。”尹玲說。孩子講述病史需要更多時間,還需要家長補充;很多青春期患者有了隱私意識,會強烈要求家長出去,對檢查也很抵觸;有家長對給孩子做婦科檢查存在各種疑惑……

        據介紹,少兒婦科門診涵蓋患者從出生到18歲之間所有與婦科相關的問題,解決孩子在幼女、女童、少女等時期出現的不同問題,也提供兩性畸形、生殖腺發育異常等染色體疾病的診療。生殖系統腫瘤、內分泌疾病、HPV疫苗接種、少女妊娠及性侵害等問題,也都在少兒婦科的覆蓋范圍內。

        據統計,近10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因各種婦科腫瘤做手術的患兒有近300例。尹玲說,“未成年人發生意外懷孕或非意愿妊娠,會造成很多影響身心健康的后遺癥。少兒婦科腫瘤的發生與生活習慣、環境污染、內分泌失調、精神壓力等密切相關。這些都需要全社會的關注。”

        拓荒的醫生們:一切僅僅是開始

        尹玲擅長診治多種婦科疾病,但說起少兒婦科,卻坦言自己仍在“摸著石頭過河”。

        從想要開設少兒婦科門診起,尹玲陸續買了上千塊錢的學科專著,每天除了看病就是閱讀文獻,還要定期組織團隊成員一起學習討論。

        少兒婦科門診開診第一天,尹玲把專業書帶到了診室。有家長帶著8歲的孩子來查性早熟,做完檢查,跟家長詳細講解了情況,她又翻開書,讓對方把相關內容拍下來,回家對照觀察。

        “少兒婦科的診療涉及多個領域,有一定的專業門檻。怎么讓這門亞學科獨立發展下去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尹玲說。

        目前,尹玲與團隊里的醫生以每周六接診的方式,兼職開展少兒婦科門診工作。她曾問過一些年輕醫生愿不愿全職做這件事,大多都很猶豫。

        尹玲表示理解:“年輕醫生面對的是一個起步晚、前景未知的專科領域。大家腦子里沒有概念,看不見未來能發展成什么樣。”

        盡管困難重重,在這一領域拓荒的醫生們仍在一步步推進。

        尹玲提起參與過的一次會診。一個出生剛21天、先天性腦垂體發育不良的小寶寶,從外院轉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進了兒科ICU。

        “出生才21天,這怎么看呀?卵巢太小了!趕緊翻書,照著書查。我們檢查了小寶寶的卵巢和激素水平。”因為病例罕見,尹玲請來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的鞏純秀主任,通過院內外多學科會診,順利解決了患兒的問題。

        “鞏主任之后把他們團隊發表的18篇相關論文全都發給我了。”尹玲說。

        一路走來,她不斷收獲,也不斷給予著這樣的慷慨與溫暖。

        不久前,尹玲接到一個電話:“尹主任,您能不能到我們這里做個項目,讓我們也跟您一起做起來?”

        電話是曾跟隨尹玲進修的河北省香河縣人民醫院婦產科醫生打來的。對方說,他們工作中也時常遇到少兒婦科病患者,對很多問題都感到棘手,正需要學習相關知識。

        同樣,尹玲20多年前在青海幫扶時結識的青海省婦幼保健院醫生蘆莉,得知她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牽頭做起少兒婦科也打來電話,興奮地說:“我也在做這個,咱們一起干吧!”

        通過蘆莉,尹玲又與已成立20多年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小兒青少年婦科”專科門診的孫莉穎主任取得聯系。

        尹玲團隊中的年輕博士黃禾說:“我的導師田秦杰教授是北京協和醫院的著名婦科內分泌專家,他知道我在做這個方向也非常開心。”

        國內少兒婦科早期倡導者之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原院長石一復,多年來數次發文,反復闡釋小兒及青少年婦科學的特殊性與社會價值。去年3月,石一復在相關學術期刊刊文再次呼吁,我國必須重視小兒及青少年婦科學的發展。(記者強曉玲、王京雪)

        (文中雷鳴為化名)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