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9日是第18個國際護胃日。胃部健康關系著人體全身的營養供給,也關系到其他器官是否能正常運轉。
但現實卻是,人們對胃部的健康并沒有那么關注,即使出現胃脹、胃痛、早飽、食欲下降、反酸、燒心等不適癥狀,也往往自行用藥處理或者選擇“忍一忍就好了”,對胃部健康的忽視可見一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經常胃不舒服的小伙伴,快來收下這份養胃指南,一起捍“胃”健康!
圖源網絡
01生活中哪些習慣容易傷胃?
數據顯示,中國有腸胃病患者1.2億,消化道潰瘍發病率10%,慢性胃炎發病率30%,是當之無愧的“胃病大國”。
在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現在很多年輕人習慣廢寢忘食、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早餐不吃晚餐大補,慢慢地胃就出問題了……以下這些習慣最傷胃了,小伙伴們快來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
暴飲暴食。飲食過量會擾亂胃腸道正常的消化吸收節律,胰腺在短時間內分泌大量消化液,導致胃脹不適,甚至是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嚴重者可導致胰腺癌。
圖源:攝圖網
飲食不規律。年輕人為了工作,加班熬夜是常事,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規律。早上起晚了不吃早餐,饑腸轆轆等到午餐時間,三口兩口吞下肚,熬夜玩手機、看劇,常常吃零食和宵夜,這些都會擾亂胃功能,增加胃的負擔。
經常吃高油高鹽食物。小龍蝦、炸雞、燒烤、火鍋……聽著就流口水是不是?偶爾吃一次沒關系,但每天吃高油高鹽的食物會讓胃黏膜受到損害,會促進多種胃病的發生。另外,長期食用臘肉、臘腸、咸菜這些腌制食物,里邊的亞硝酸鹽會和胃里的蛋白分解物結合,形成I類致癌物亞硝胺,長期吃可致癌。
圖源:攝圖網
進食速度過快。吃太快的人往往對食物的咀嚼不夠,研磨不充分的食物進入胃以后,會增加胃的負擔,時間長了容易損傷胃黏膜。而且,吃太快容易造成吃太多,長期的飲食過量對胃和腸道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壓力和焦慮情緒。胃腸道可謂最大的“情緒器官”,胃腸道功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其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于中樞神經,對心理刺激十分敏感。處于焦慮、憤怒、憂傷、緊張等不良情緒下,會出現食欲不振、上腹部隱痛、反酸、燒心、便秘等癥狀。
02哪些胃病需要注意?
有很多小伙伴,胃不舒服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了,其實不然,胃不舒服一定要去醫院接受檢查,尤其是出現以下情況,一定要去醫院就診,謹防胃癌。
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發生不規則性疼痛,且難以通過藥物緩解時,要提高警惕,這可能是胃癌的先兆表現。這類疼痛一般發作時比較劇烈,還會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步呈放射性擴散增加痛感范圍。
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貧血。不明原因的體重爆發式下降,是胃癌最明顯的征兆之一。
大便變黑或便血。胃癌早期,胃部會發生少量出血,導致大便顏色變黑,或是便血的情況出現。
總而言之,胃病患者還要提高警覺,多注意身體的不適變化,發現問題一定要盡早接受胃鏡檢查,防止病情惡化,切勿麻痹大意,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
03日常生活中如何養胃?
胃部健康不是一兩天就可以養好的,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堅持,規律生活、合理膳食、減輕壓力、戒煙戒酒、定期體檢等都能幫助我們捍“胃”健康。
合理飲食。要想胃健康,一定要注意飲食健康,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吃油膩、酸甜、辛辣、粗糙、過熱、寒涼的刺激之品,同時遠離油炸、燒烤、腌制食物。此外,不暴飲暴食、不長期挨餓、不輕視早餐、調整飲食結構,三餐保持規律,不要因為任何原因硬扛著,不要等到餓得肚子痛、難受,才想起來去吃飯。
戒煙戒酒。百害無一利的煙酒,對于腸胃的刺激是最大的。酒精直接刺激胃黏膜,導致廣泛胃黏膜充血糜爛,甚至潰瘍。煙不但直接損傷胃黏膜,而且會對胃的微血管造成損害,使胃黏膜長期處于一種“缺氧”狀態,導致慢性胃炎的發生。
圖源:攝圖網
生活規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胃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合理的運動鍛煉,都有助于胃腸的健康,尤其是對胃存在健康隱患的患者,合理的生活習慣對胃腸的生理功能恢復也是至關重要的。
定期檢查。定期體檢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身體情況,及時發現異常變化。如果能夠在早期發現癌癥,對于癌癥的治療及預后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綜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全國衛生12320、央廣健康
整理:劉雪潔 蔡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