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收藏 | 如何科學地區分大熊貓?(“花花”除外)_快報

        蝌蚪五線譜 2023-04-19 17:35:14

        吃飯、睡覺、爬樹、打滾


        (資料圖)

        只需幾個簡單的動作

        就可以讓無數游客

        為它們花費數個小時

        大熊貓“萌蘭” 圖源網絡

        在中國

        或許只有大熊貓能有這樣的魅力

        大熊貓“萌蘭” 圖源微博圖片

        自古以來,大熊貓就是我國一種珍稀哺乳動物,深受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愛,而近期熊貓“和花”更是在網絡上爆火,成為熊貓界新晉“頂流”。花花之所以擁有如此高的人氣,除了身為熊貓自帶的呆萌可愛之外,更是因為它的辨識度實在太高了。

        相較于其他大熊貓,花花身材短胖,坐著的時候,大大的腦袋擠壓了脖子的位置,看起來就像一個沒脖子的等邊三角形,因此在一眾“復制粘貼”的大熊貓中很容易搶占你的視線。

        大熊貓“花花” 圖源網絡

        但是,除了花花這種“特例”之外,該如何分辨其他大熊貓呢?

        大熊貓屬于食肉目大熊貓科大熊貓屬,其下現存的僅有兩個亞種,即大熊貓指名亞種和大熊貓秦嶺亞種,前者就是大多數人熟悉的四川大熊貓,后者則是僅存于秦嶺山區內的秦嶺大熊貓

        目前,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四川、陜西和甘肅3省毗鄰的秦嶺、岷山、邛崍、涼山、大相嶺和小相嶺等6個彼此隔離的山系。

        在距今約1.2萬年前更新世冰川末期,北方的大熊貓(巴氏亞種)滅絕,只留下秦嶺中部和四川相嶺兩個地區的小種群,而在之后的一萬年間,秦嶺一脈的大熊貓便沒有再也沒有跨出黃河流域。

        也就是說在近萬年中,秦嶺山系的大熊貓與其他5個山系的大熊貓之間彼此隔離,占據不同的生態位,而通過第三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對大熊貓基因遺傳變異的綜合評估也表明,秦嶺大熊貓具有獨立的種群進化歷史。

        因此秦嶺大熊貓比其他山系的大熊貓更為原始,屬于是當代大熊貓“老祖宗”那一級別的。

        但相應地,秦嶺大熊貓遺傳多樣性也很低,反觀四川大熊貓,其遺傳變異性相對較大,遺傳多樣性也就更為豐富,野外生存能力更強,種群數量也更多。

        背景了解完畢,那我們分辨大熊貓,首先得知道它屬于哪個亞種。

        以人類為例,我們認識一個人,首先會先認臉,然后是身形,這對大熊貓其實也管用。

        通過對6個山系的大熊貓的形態特征進行比較研究,發現秦嶺的大熊貓相比其他5個山系的大熊貓在頭骨和牙齒兩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圖源:方盛國

        秦嶺大熊貓頭骨更小,牙齒大,頭型像貓科動物,其他5個山系大熊貓頭骨大,牙齒小,頭型像熊類動物。

        直觀地來說就是,四川大熊貓長得更像熊,腦袋長嘴巴尖,秦嶺大熊貓長得更像貓,腦袋圓嘴巴短。

        上文我們對不同種大熊貓之間做了簡單區分,那么對于同種之間的大熊貓區分,就需要提升難度了。

        還是以人類為例,我們認人除了從外貌、身型等因素判斷外,還可以從對方的衣著來分辨,比如穿格子衫大多是IT界大佬,沖鋒衣則是戶外愛好者的標配。

        那么回到大熊貓,它們身上的毛發其實就像我們人類穿的衣服,也是有特征的。

        首先是毛發的顏色,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黑白配色,但其實也有細微差別,比如黑色部分就存在深淺不一的現象,從顏色上來看,你甚至可以將其分為淺灰、深灰和純黑色。

        從左往右,左邊黑色部分最深的是“成風”,中間顏色稍淺的是“成浪”,最右邊顏色最淺的是“績笑”圖源:ipanda頻道

        并且大熊貓中還有一種“稀有”顏色,即秦嶺大熊貓特有的棕色毛發,放在一眾大熊貓之中,那是相當亮眼的存在。

        圖源ipanda頻道

        其次,還可以通過觀察大熊貓耳朵的毛發形狀來辨別,例如大熊貓“萌蘭”標志性的“扇形”大耳朵,在熊貓中就十分矚目,仿佛再長大點就可以變成翅膀飛起來了。

        大熊貓“萌蘭” 圖源:北京動物園微博

        當然,也有像大熊貓“和葉”那種小而尖的耳朵,或者是沒有棱角,呈現半圓形的耳朵形狀。

        圖源:ipanda頻道

        除此之外,還可以從“黑眼圈”形狀以及背后的“肩帶”進行辨別。

        比如有的大熊貓“黑眼圈”多出了一撇,形似一只小鳥,還有的大熊貓“黑眼圈”則比較規整,像一個長方形。

        左邊是大熊貓“潤玥”,右邊是大熊貓“蛋烘糕”圖源:ipanda頻道

        而“肩帶”其實是一個比較明顯辨別大熊貓的特征,只需繞到大熊貓后面,觀察它們的后背,可以發現“肩帶”的形狀都不太一樣。

        比如,大熊貓“萌蘭”的“肩帶”就像穿了一件小馬甲,反觀大熊貓“和葉”的“肩帶”又細又窄。

        左邊是大熊貓“萌蘭”,右邊是大熊貓“和葉” 圖源:北京動物園微博

        綜上所述方法,以后再去動物園看大熊貓應該不會感到它們都長一個樣兒了。

        對于大熊貓,我們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要了解它們更多的信息,從大熊貓在近代正式發現到如今,幾乎每一只大熊貓都有唯一的編號以及去向情況,而這種待遇離不開它們“獨特”的身份——珍稀動物。

        珍稀動物顧名思義就是在自然界較為珍貴和稀少的動物,近些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出現在短視頻以及直播當中,它們平常的吃穿用住也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珍稀動物的神秘面紗已不復存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珍稀動物背后的繁衍及生存情況依舊不算樂觀,例如大熊貓由于其生殖系統中繁殖關鍵基因存在丟失,導致其繁殖能力相比其他哺乳動物低上不少。

        因此,在享受這些動物帶給我們歡樂的同時,也要更加理性判斷,同時提高自身科學素質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胡錦矗. 大熊貓的起源與演化[J]. 中國林業, 2008(22):6.

        [2]萬秋紅, 吳華, 方盛國. 發現大熊貓秦嶺亞種[J]. 森林與人類, 2006, 26(8):6.

        [3]李濤, 賴旭龍, 王頠,等. 大熊貓的分類與演化綜述[J]. 地質科技情報, 2004, 23(3):7.

        Chromosome-scale genome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subspecies divergence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iant panda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1001158

        How do keepers tell giant pandas apart?| Panda Q&A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20-12/13/c_139586292.htm

        作者:許舟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銀獎獲得者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