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如何對敵方無人機進行迫降處理?
2023年3月14日,一架俄羅斯蘇-27戰斗機在黑海上空與一架美國MQ-9無人偵察機發生摩擦,后者墜入國際水域。這也是自冷戰以來,美國無人機首次與俄羅斯戰機發生摩擦而被迫降。目前,美俄對這一事件的過程和責任認定各執一詞,雙方關系因此更加緊張。然而,拋開這次事故的始末緣由,我們探討一下如何對敵方無人機迫降處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空中相遇的蘇-27和MQ-9“死神”無人機(網圖來源)
一般來講,對敵方無人機實施迫降,基本上是通過干擾誘騙等軟殺傷手段將該無人機完整“捕獲”,其目的是在消除該無人機威脅之余,還可以通過對其拆解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因為大部分無人機在執行任務時需要中繼平臺提供操控信號,或者由大型預警機進行指揮。如果能夠成功干擾無人機與其后方操控人員的聯系,或者篡改它們之間的聯系內容,那么便可以兵不血刃地將無人機迫降。
早在2011年,伊朗通過修改美軍無人機GPS坐標,誘捕了一架RQ-170“哨兵”無人機,向世界展示了對抗無人機的軟殺傷思路。軟殺傷就是針對無人機上的不同系統實施電子壓制干擾或欺騙干擾,以達到無人機與地面控制站斷開鏈接、致盲、接收錯誤指令、系統失效、無法定位或偏離航道等目的。
采用B-2隱身飛翼布局的RQ-170“哨兵”無人機(網圖來源)
綜合來看,軟殺傷主要針對無人機的衛星導航信號、通信信號、通信鏈路、無線網絡或者特定部位,這也是目前各國在研發反無人機系統時重點采用的技術原理。下面列舉幾種典型的軟殺傷系統。
(1)英國的反無人機防御系統(AUDS)。它不僅能有效干擾無人機接收GPS信號,而且也可向無人機發射定向大功率干擾射頻,切斷無人機與控制平臺之間的通信鏈路。這種射頻被稱為“死亡射線”,可癱瘓1.6千米外的無人機,有效阻斷無人機通信,使它們在半空中停止工作。AUDS制造商聲稱,該系統瞄準目標大概需要10-15秒,能夠癱瘓發動“蜂群攻擊”的多架無人機。
英國反無人機防御系統(網圖來源)
(2)以色列的Enforce Air(EA)反無人機系統。它可從大量無人機中找出威脅最大的目標,通過侵入目標無人機的控制系統,切斷其與背后操控者的聯系,從而實現接管。與傳統反無人機系統不同,EA系統既不依賴雷達或光學設備探測目標無人機,也不依賴動能打擊或電子干擾清除無人機威脅,而是通過自主執行網絡控制程序,入侵目標無人機控制網絡,在切斷目標無人機與原操控員聯系后,“接管”其后續飛行活動,使其安全著陸,最終消除隱患。
以色列EA反無人機系統(網圖來源)
(3)俄羅斯“昏迷”(Ступор)電磁槍。在這次俄烏戰爭中,俄羅斯研制的“昏迷”電磁槍在實戰中首次投入使用。俄軍方消息人士透露,“昏迷”電磁槍基于定向電磁脈沖的殺傷作用,損壞無人機的電子設備,打擊范圍可達2千米,扇區為20 度。它不僅可以抑制無人機與操作員之間的通信通道,還可以實時阻止其攜帶的攝像頭和傳感器的數據傳輸,之后就可以將敵方無人機進行迫降。
俄羅斯“昏迷”電磁槍(網圖來源)
專家簡介:岳江鋒,畢業于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曾在軍中服役20余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出品:科普中國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作者:岳江鋒(軍事科普作者)
科學審核:費伯禹(資深軍事內容編審)
策劃:金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