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綠線”西移約300公里 黃河流域植被覆蓋度顯著增加

        光明網 2023-04-27 13:43:14


        【資料圖】

        光明網訊(記者 蔡琳)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是制定生態保護修復政策的科學基礎。作為一項生態國情基礎調查重要制度,目標是通過定期“把脈”生態系統,掌握全國生態狀況及其變化趨勢、時空分布特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推動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2000年以來,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國科學院等相關部門,完成了3次調查評估,目前正在開展的第4次調查也已基本完成。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王志斌在4月2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顧了前3次調查評估的主要成果,并介紹了第4次的進展。他表示,歷次調查評估成果對國家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政策制訂發揮了重要作用。2000年開展調查評估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對全國各省區最全面、最綜合的生態調查與評估。為全國生態功能區劃編制提供了基礎,孕育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等重大制度。之后開展的2000—2010年調查評估、2010—2015年調查評估,逐漸構建形成“天地一體化”的調查技術方法,支撐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對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主體功能區戰略形成、全國和國家戰略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等,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目前,第4次調查評估目前已取得積極進展。對標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率先完成的黃河流域近20年的生態變化遙感調查評估,發現黃河流域植被覆蓋度顯著增加,“綠線”向西移動約300公里。“將這4次調查評估的結果聯系起來看,從2000年以來,全國生態狀況穩中向好,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生態系統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