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核電建設現場?!≈泻思瘓F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 題:尋訪核電站,探秘“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有何安全“盾牌”?
(資料圖)
作者 謝雁冰
在福建省南部,有一座名叫云霄的小城。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在這座小城誕生、成長,它承載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從并跑到領跑的戰略使命,始終以安全為中心?!叭A龍一號”的批量化建設首個項目——漳州核電1號機組就在這里拔地而起,并計劃于明年建成投產。
漳州核電建設現場?!≈泻思瘓F供圖
據漳州能源工程計劃處進度管理科歐勛介紹,建設一臺核電機組一般需要60個月的時間。2019年10月,漳州核電1號機組正式開工建設。
如今,在漳州核電建設現場,1、2號兩臺機組面朝海灣、擎天而立,施工聲不絕于耳。沿著施工樓梯走進1號機組內部,垂落而下的紅色條幅奪目:“安全是核工業的生命線?!?/p>
“安全”一直是核工業不可逾越的紅線?!耙坏┌l生核事故,將給民眾生命、財產、環境等帶來巨大損失。為避免‘一失萬無’,選址、材料、制造、運行等所有環節都在確保‘萬無一失’。”歐勛如是強調核安全,“漳州核電1、2號機組肩負著‘華龍一號’規?;?、標準化的新使命,‘安全至上、風險導向’尤為重要?!?/p>
如何才能確保核電站的安全?具有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在安全性上又有何優勢?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副總設計師劉昌文介紹說,“華龍一號”在安全性上已經達到了全球最高標準,最突出的是開創性地采用了“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
所謂“能動”,即靠電來驅動安全系統,保障核電站運行;而遇到極端情況核電站斷電、動力喪失之時,“非能動”就派上用場。
劉昌文表示,一旦發生意外事故,“華龍一號”72小時內不需要外部干預,依靠重力、溫度密度差等非能動手段也可以將堆芯的熱量導出,保證機組安全。
“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5、6號機組?!≈泻思瘓F供圖
而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熱工水力專家張震還告訴記者,“華龍一號”配有世界上最堅固的“盾牌”,即自主研發的雙層安全殼。
“內層厚達1.3米、外層1.8米的雙層安全殼讓整座核電站仿佛罩上了‘金鐘罩’,可以抵御大型飛機撞擊、17級臺風、9度地震烈度?!睆堈鹫f,通過五套安全系統,“華龍一號”發生事故的概率從第二代的十萬年分之一降低到了百萬年分之一。
安全系統是硬件,人員守護則是軟件。蔚為壯觀的核島之上,動輒百萬噸起步的“大國工程”,要想持續保障全鏈路安全,人力支撐必不可少。
“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6號機組。 中核集團供圖
在距離云霄縣300多公里的福清市,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已于2021年投入商業運行,成為世界上首個按照計劃工期推進的三代核電機組。走進福清核電,2000多名員工共同保障著機組的每日安全。
穿過四道密碼安檢門,來到“神經中樞”主控室,設備國產化率達88%的5號機組正有序運行。素有“黃金人”美稱的核電站操縱員通過“三班倒”的模式24小時不間斷“接力”守護機組。
而調試工程師則被譽為“調試工作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叭A龍一號”全球首堆商運后的第二天,扎根一線十余年的調試工程師宋雨蒙便帶著確保安全的“第一手資料”來到了漳州核電,開啟下一程調試攻堅。
“機組調試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向生產機組做好經驗反饋,防止問題重復發生的過程。”宋雨蒙說。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裝料。 中核集團供圖
伴隨著“華龍一號”的批量化建設,在安全系統、硬件保障、人員守護之外,建設期間“看”得見違規,“管”得了安全的管理與監測水平則可謂“安全之基”。
數字化,讓核電站更加安全智能。瞄準核電廠產品數字化和過程數字化,“華龍一號”研發設計牽頭單位和工程總包單位——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建設了少人值守、高度自動化的實體核電廠和過程數字化的虛擬核電廠,推進“華龍一號”持續升級。
漳州能源也創新性設立了“智慧工地”,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人—物—事”自動關聯,使得核電工程數據采集、治理、管理標準進一步細化,讓核電建設現場變得“盡收眼底”。
確保自身安全性的同時,“華龍一號”亦在海外“聯通”,成為當前世界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
漳州核電建設現場。 中核集團供圖
2015年,海外“華龍”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順利開工,中國核電技術的“出?!敝窂倪@座印度洋北部阿拉伯海的港口城市拉開序幕,目前2臺機組已全部投入商運。時至今日,“華龍一號”已與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核電項目合作意向。
“‘華龍一號’為世界上有核電發展計劃的國家提供了重要選擇,將持續推進核電領域的國際合作?!敝泻思瘓F首席專家、“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說。(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