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編者按:5月26日,以“開放科學背景下的開源教育”為主題的2023中關村論壇——世界開源創新發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旨在進一步加深對開放科學理念下開源內涵和外延的認識,探討國內外開源人才培養、開源技術創新應用與產教融合的典型做法,弘揚開源理念與開源精神,厚植開源開放文化沃土。什么是開源?我們將通過開源獲得什么?記者現場采訪了科創中國”開源創新聯合體榮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倪光南認為,要不斷深化對開源精神的認識。可以從幾個方面去看:
第一開源精神是符合歷史潮流的。我們看到開源確實是在這個科技發展歷史上來講,到現在這個階段已經取得了重大作用,符合歷史發展規律。
第二方面從國家戰略來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能,所以國家實行科技強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還有創新驅動戰略。從這個角度來講,開源式的創新無所不在,迅速的把創新普及到更大的規模,更大的效果。對于我們實施國家的創新驅動戰略應該是非常強大的推動。
第三方面雖然科學技術是沒國界的,但是誰掌握科學技術,這還是很重要。我們這幾年大家知道我們努力的要掌握一些關鍵核心技術,目標是為什么,要防止卡脖子。我們目標還是要把我們科學技術能夠造福于人類,增加人類福祉,最終也還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從這個角度來講,開源給了我們這種可能性,更好的把科學技術為人類謀福祉,為人民謀福利。所以我從上面這幾個角度來看,開放競爭、開源競爭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們應該推崇它,發揚它。
我們堅持開放創新、協同創新,所以我們很愿意掌握開源、擁抱開源、學習開源、用好開源,同時通過我們參與開源,為開源作出更多的貢獻,一方面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另外一方面,也是保持我們能夠在這個競爭之中我們有一定的話語權。所以這個是我們符合我們國家長遠發展需要,所以實施開源應該是長期的方針。
策劃:戰釗
記者:張佳興 林佳欣 宋雅娟
制作: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