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吳林靜
久旱逢甘霖,云南終于盼來了雨天。從衛星云圖來看,“又熱又渴”是云南過去一個月的寫照,雨絲永遠繞著走,高溫的紅還越來越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中國傳統水電大省,云南水電裝機規模居全國第二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云南水力發電量2716.3億千瓦時,占其總發電量約八成。城叔此前分析過,站在“西電東送”的立場,云南缺水限電,與之聯網的廣東很是著急。
云南自己就更“坐不住”了——鋁產業,尤其是云南前幾年大力引進的電解鋁,有著“吞電巨獸”的稱號,產值高,耗電也多,電力不足就會面臨減產的局面。
按照云南打造“綠色鋁谷”的目標,到2024年,全省綠色鋁產業鏈產值要達到3500億元左右,大約是2022年云南全年GDP的1/8。在云南推動產業強省建設的十二個重點產業中,鋁產業的產值目標僅次于高原特色現代農業。
當“水電大省”遭遇缺水限電的危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趨勢的路,平添了坎坷。
初衷:消納棄水電
要放在十年前,云南做產業規劃,是不會把鋁看得這么重的。云南省工信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省只有電解鋁生產企業7家,總產能92.6萬噸/年。
轉折從2016年開始,全國推動鋁冶煉行業的結構性改革,一方面淘汰落后產能,一方面向綠色轉型。
在生活生產中,鋁材的需求量巨大,小到易拉罐、牛奶包裝,大到飛機蒙皮、建筑型材,都離不開它。但生產鋁,卻是一個高耗能的過程——每產一噸鋁,需要消耗大約13000度電。
城叔查了一下,那一年云南棄水電量達到歷史最高值315億千瓦時。換算成鋁的產量,相當于240萬噸。
一個是耗電大戶,一個是棄電大戶,兩者一結合就打開了云南發展產業的新思路——引入電解鋁企業,就地消納富裕水電。2017年,云南瞄準電解鋁行業的電力成本痛點,以優惠電價向企業拋出橄欖枝。
從上圖來看,近幾年全國電解鋁行業新增產能“北鋁南移、東鋁西遷”,從山東、河南等煤電省份向云南、廣西等綠電省份轉移。后兩個省份承接了全國3/4的新增產能,成為影響國內電解鋁供應的主要變量之一。
對于西部地區而言,布局鋁行業,也有利于形成新的經濟支柱。卓創資訊鋁行業分析師鄭先生分析,按照目前1.84萬元/噸的鋁價估算,每噸的利潤在1000元以上,電解鋁企業上繳地方的利稅可觀。
鄭先生介紹,產能大規模轉移前,云南大約有200萬噸/年的鋁產量,這幾年當地新增投產了大約300多萬噸的合規產能,按照遠期規劃,若是都能達產,云南未來的鋁產量將超過山東、內蒙古、新疆,成為全國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基地。
云南的產能規劃也是如此,到“十四五”期末,全省電解鋁產能將向1000萬噸邁進。
波折:轉移產能太多
產能、產值準備節節攀升,前方卻并非坦途。
云南省前發改委主任楊洪波曾公開表態稱要“拿出能夠在全國PK的優惠條件”,其中核心政策是,給予新增電解鋁產業0.25元/度的優惠電價,這在行業內極具吸引力。
鄭先生提到,電解鋁行業平均用電成本在0.3元/度以上,電力成本占到企業30-40%。不夸張地說,一分錢就能決定企業生死。
結果,云南2018年剛給出專項的優惠電價方案,2021年國家就開始對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嚴格管控。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云南將“已經實施的優惠電價政策立即取消”,轉為階梯電價政策。有業內人士稱,有些投產晚的電解鋁企業“一天優惠電價還沒享受過”。
優惠電價“沒了”,是一方面,真正的威脅是電“沒了”。
這段時間,鄭先生每天都會點開天氣預報,看看全國的情況,“像廣西、貴州、四川,圍繞云南周邊的省份,近一個多月都經歷過比較大的降雨。唯獨云南,只有一天出現了‘深藍色’,還是在東南部很小的一個部分,省內其他地區若是降雨,都在10~20毫米。”
“世界十大水電站,四個在云南”,云南水電占比近八成。遭遇高溫、缺水,“水電大省”成了“難為無米之炊”之人。
從2021年起,云南電解鋁產能就因為來水偏枯和能耗雙控的原因,開始減產。自2022年9月以來,電解鋁企業已經三度收到限電的消息。最近一輪被要求“壓減用電負荷”的企業,從電解鋁企業擴大到生產硅、磷、鋅等其他高耗能企業。
這些企業當初布局云南,本就是7個月的豐水期有水電用,5個月的枯水期用火電補。但遭遇全球異常氣候,連豐水期的電也不能100%保證了。從氣候角度來看,今年大概率又是一個“厄爾尼諾”年,云南地區缺水影響發電,廣東等地用電量激增加劇外送電力的壓力。
除了天氣原因,業內還分析稱,限電頻發與近幾年云南引進大量高耗能企業也有關。“這兩年集中轉移到云南的高耗能產業太多,當地一時沒辦法提供充分的電力,所以導致了現在限電的局面。”鄭先生說。
眼見電力無法穩定,電解鋁企業也不會因為一、兩場中雨、大雨,貿然全部復產,畢竟水庫蓄水量還沒有迎來明顯回升。“像電解鋁啟槽,一次的成本在10萬元以上,一個廠里怎么也有上百臺電解槽。費用不菲,電解槽是不能輕易啟停的。目前企業也不敢確定后續是否能夠復產。”
有數據顯示,2022年受到限電限產的影響,云南合計擁有電解鋁合規產能大約800多萬噸,但產量只有約430萬噸。山西證券研報則顯示,2023年受干旱、水電供應不足影響,云貴地區大約已經減產110萬噸電解鋁。
預期:增強產業韌性
經過多年轉移調整,全國的電解鋁產能有了結構性轉變,云南大舉布局電解鋁行業已近8年,頭上還高懸“3500億元產值、1000萬噸產能”的奮斗目標……開弓沒有回頭箭,波折總要想辦法去解決。
在鄭先生看來,除非鋁價出現大的變動,短時間內,產能的分布應該是比較平穩的,“轉移到云南的電解鋁產能,目前投產大多不超過五年時間,很多都還是先進產能,要他們重新轉移到其他綠電省份,成本太高”。
過去引進的高耗能規模已成定局,在推動技改、降耗的同時,也得保證電力的穩定持續,著手解決豐水期異常、枯水期短缺的問題。
為產業“解渴”,在《云南省2023年度省級重大項目清單和“重中之重”項目清單》中,“能源工業”一項共有173個重點項目。其中,要修建3個抽水蓄能項目、27個風電場、127個光伏項目及配套設施。
鄭先生亦提到,云南當地投入了一些水利工程建設,也在加快推進風電、光伏、太陽能等適宜于當地環境的電力能源建設,解決電力短缺問題。各家企業也在推進一些分布式電力項目。比如4月11日,云南召開了分布式光伏直流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會上宣布,光伏發電直流接入電解鋁生產用電取得突破。
除此之外,如何讓引來的產能項目留得住、發展好,還需要當地重視協調產業鏈上下游發展的問題。
總結山東、河南等“老牌”電解鋁大省的產業培育經驗,都是氧化鋁、電解鋁、鋁材等產業鏈齊頭并進。但反觀云南,2021年其電解鋁產量331萬噸,鋁材產量僅57萬噸,這就意味著高耗能環節轉移到了云南,但高附加值的環節依舊在省外。
在保證能源供應的穩定性的基礎上,考慮增強上游資源供給能力、下游市場消費能力,全面考慮產業全要素發展,把高附加值環節聚集過來,才能讓引來的這些產業,增強抵御風險的韌性。(每日經濟新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