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故事】將技術下沉到每頭肉牛身上 科技小院讓牛產業“更牛”

        光明網-科普中國 2023-06-07 14:43:16

        一層小樓,幾間辦公室,一個小院,五名研究生……看似不起眼的“養牛小院”,卻隱藏著發展肉牛產業的“大智慧”,這就是坐落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的“最美科技小院”——寧夏永寧肉牛科技小院。自2019年籌建以來,肉牛科技小院的科研人才培養有了產業一線的實踐空間,研究成果也能夠就地轉化,促進養殖場效益提升,助力永寧縣肉牛產業降本增效。


        (資料圖)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吳浩】科技小院是依托于當地一家肉牛養殖基地,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定期走訪當地的養殖大戶肉牛場,協助解決實際問題。比如養牛戶反映的“牛玩舌頭”的問題,研究生通過相關的樣品采集進行分析,重點研究牛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的缺乏,最終替養殖戶解決了玩舌頭這個問題,這也是科技小院建設過程一個非常典型的實例。

        肉牛科技小院的概念是“下沉”,將技術下沉到農民手里、下沉到每頭肉牛的身上。科技小院的學生們要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結合起來,聯系群眾,“自找苦吃”。學生吃苦,走向社會;肉牛增產,科學推廣;農民受益,鄉村振興。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吳浩】科技小院模式是在整個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探索出來的新模式,把科學研究過程中得到的一些基本理論、基本的知識應用到生產過程中。 在科技小院建設完成之后,我們安排三名常駐和兩名定期做科學研究的研究生。建設過程當中,我們會邀請專家學者到我們科技小院進行培訓。目前已經培訓了當地的技術人員60多名,推廣輻射了約3000名養殖戶。

        科研團隊成果如何“走出去”,技術如何“沉下來”?科技小院探索的模式就是結合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三位一體,切實為養殖戶解決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吳浩】科技小院第一方面是要進行產業培訓,即養殖戶培訓。另外一方面是要進行科學技術凝練,把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這種方式在過程中進行實踐。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通過專家、學者或者研究生的實地走訪,解決養殖戶的實際問題。我們希望把科技小院打造成能夠為養殖戶解決實際問題的基地,同時也作為研究生走向社會的培訓基地。

        科學審核:吳? 浩(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

        監  制:戰 釗 廖丹鳳

        策  劃:武玥彤 謝? 蕓

        統??? 籌:張 ?楠 張 ?蓉

        文??? 案:卜? 郁(實習)

        聯合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 中國農學會 光明網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