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16日,在2023世界交通運輸大會第六屆耐久性路面研究論壇上,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公路院”)發布了由該院道路中心和環境中心聯合組成的學科交叉團隊共同研發的《低噪聲路域環境成套技術》科技成果。
據介紹,該項成果主要包括交通環境噪聲測試和監控的設備、輪胎路面接觸噪聲主動防控技術、機動車噪聲動態評估大數據系統三個方面。在交通環境測試和監控設備方面,公路院研發了針對輪胎路面接觸噪聲的近距法、統計通過法等測試裝備,以及針對路面聲學性能的吸聲特性、三維紋理、力學阻抗的測試設備。基于這些設備,構建了國內相對完善的路面聲學功能的測試平臺,實現對交通環境噪聲的專業測試分析,并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在輪胎路面接觸噪聲的主動防控技術方面,該院開發了生態環保功能性路面材料與結構體系,實現針對環境輪胎路面接觸噪聲的不同頻率、不同降噪值的精準防控。同時開發了具有高強韌、高耐厚的專用膠結材料和專用骨料,針對社區道路、公園綠道、生態功能區、保育區等不同應用場景的寧靜化鋪裝。
在機動車噪聲動態評估大數據系統方面,開發了基于3D動態噪聲地圖智慧管控平臺,讓道路基礎信息、噪聲動態監測和聲學功能規劃可視化,對區域噪聲的分布進行自動定時更新和預警,從而實現網級交通噪聲防治規劃。
據悉,在我國道路交通環境的投訴中,85%以上與噪聲有關,尤其是東部地區更為明顯。目前,以降噪為目標的功能型路面已在全國應用近100公里,測試結果顯示,通過不同的結構組合,可以實現源頭噪聲7~8分貝以上的降噪效果,與聲屏障等其他手段進行協同應用,可降噪效果可達到10分貝以上。(記者蔡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在杭州,遇見亞運】溫州舉行“倒計時100天”慶祝活動_百事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