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春秋墓葬發現楚式青銅器 映射晉楚爭霸歷史 每日動態

        央廣網 2023-06-20 14:45:26

        央廣網太原6月20日消息(記者郎麒)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襄汾陶寺北墓地兩座春秋墓葬資料,墓葬出土的楚式青銅器映射出晉楚爭霸的歷史。

        2014年至2015年陶寺北墓地初步探明墓葬1283座,此后,2015年和2016年各發掘墓葬5座,本次對外公布的主要是2015M2和2016M2的墓葬發掘情況。

        墓地位置(央廣網發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資料圖)

        據了解,陶寺北墓地位于山西臨汾市襄汾縣陶寺村北,陶寺村位于襄汾縣城東北約7.5公里處,隸屬于陶寺鄉。墓地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400米,總面積在24萬平方米左右。

        2015M2墓室(央廣網發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2015M2出土銅器、陶器、玉石器、骨器等,共計67件(組),銅制禮器有鼎3件,三足盤、匜、甗、盞各1件;2016M2出土銅器、玉石器、骨器、陶器、鉛錫器、漆器等。

        其中,出土的銅鼎(2015M2∶1)上有三個銜扣與蓋邊的一周平沿相合,短蹄足足根為浮雕獸首,鼎蓋上及腹部有數周凸弦紋,有鮮明的楚式風格。

        銅鼎(2015M2∶1)局部(央廣網發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出土的銅盞(2015M2∶7)是東周時期楚國常見的一種器物,始見于春秋中期偏早,從目前資料來看,銅盞主要分布于楚國和楚文化影響下的鄭國、許國等諸侯國地區,在山西春秋墓葬中是首次發現。

        銅盞(2015M2∶7)(央廣網發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悉,東周時期楚國是晉國霸業的主要對手,戰爭頻仍,紛爭不斷,兩國在政治、軍事、文化上既互相競爭也彼此成就。晉國腹地墓葬中出現楚式青銅器,就是這種關系的映射。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