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比利時某網站3月14日消息稱,13日,俄羅斯繼續向烏克蘭運送前蘇聯時期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用來抵抗無人機的ZSU-23-4(又名“石勒喀河”)自行高射炮系統。ZSU-23-4曾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自行防空武器”,是蘇聯于上個世紀60年代開發的第二代自行高射炮,雖然是一件老式武器,但其強悍的威力在誕生之初足以防御任何低空有人飛行器。隨著 “封印已久”的經典武器投入戰場,俄軍60年前引以為傲的自行高炮是否能夠應對今天的戰場?
兩戰成名——地面裝甲部隊的堅實“保護傘”
冷戰期間,為了制衡北約各國的直升機和對地攻擊機等強大的空域作戰力量,蘇聯開始研制機動靈活、反應迅速的自行高炮。以蘇聯一條名為“石勒喀”的河流命名的ZSU-23-4自行高炮于1960年前后研制成功,并于1965年前后開始量產,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停止生產,生產總數達到6500輛以上,成為世界上生產數量最多的自行高炮。“石勒喀河”裝備了蘇軍及華約各國部隊,其在多數國家的軍隊中至今仍在服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四管狂魔 圖片來源:百家號)
自問世以來,ZSU-23-4參加過中東、非洲、越南、阿富汗等多地的戰爭,其中戰果較為豐碩的當屬中東戰爭與阿富汗戰爭。ZSU-23-4在1967年中東戰爭中裝備埃及軍隊,構成了埃及陸軍的主要防空網,總計擊落敵機112架,包括美軍敵機31架。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繳獲了一批ZSU-23-4高炮并運往美國進行研究,此后美國軍方把能夠抵擋ZSU-23-4的炮彈攻擊作為研發固定翼戰機與直升機的防護標準。
1979年蘇軍加入阿富汗戰爭,針對阿富汗游擊隊規模小、密度低、行動敏捷且沒有戰機協助作戰的特點改良出新的型號,雷達系統被全部拆除,備彈量可達4000發并安裝有夜視系統。新型石勒喀河不但能實現對空防御,也能用高射速機炮掃射躲藏于山地掩體里的反抗軍,以其強勁的火力打擊山坡之上居高臨下的敵軍,使阿富汗游擊部隊全線潰敗。
高平兩用——低空防御與巷戰攻堅的“四管狂魔”
優化:ZSU-23-4是蘇聯開發的第一代光學瞄準和人力操控自行高炮ZSU-57-2的第二代改型。其相較于第一代高炮主要在兩方面進行了改良:第一,ZSU-23-4加裝了一個具有識別、測距功能的RPK-2對空雷達,是世界上最早將雷達裝到自行高炮上的車型之一,該雷達反應時間僅7秒,跟蹤速率為20到30度/秒,搜索距離可達20千米而跟蹤距離達8千米。同時,配備有火控計算機和瞄準線穩定裝置,二者匹配雷達構成電子射控系統操控射擊,提高射擊穩定性和射擊精度。但由于不具備多目標接戰能力,其受到電子干擾后需改用光學瞄準鏡。第二,ZSU-23-4的武器改為4管AZP-23型23毫米口徑高射機關炮,有效射程2000至3000米,彈藥基數2000發,可載彈種有爆破燃燒曳光彈和穿甲燃燒曳光彈,兩種彈藥按順序固定在彈鏈上,按照3發爆破燃燒曳光彈加1發穿甲燃燒曳光彈的方式安裝并發射,起到更有效的標記和殺傷效果。發射方式可選擇2門或4門齊射,最強火力是4門同時以30發連射開火,射速和火力密集度相較ZSU-57-2顯著提升,憑借高密度的火力輸出,被稱為“四管狂魔”。
(ZSU-23-4高炮在阿富汗戰爭“掃除”地面游擊隊勢力 圖片來源:百家號)
車體部分:“石勒喀河”延用了一款二戰后蘇聯研發的PT-76兩棲坦克底盤,該底盤采用鋼鐵焊接結構,車體呈寬闊船形并在其正面和側面均裝有15mm厚的輕薄裝甲以增大浮力,設計師考慮到裝甲較為薄弱,因此通過增加傾斜度來提高裝甲防護能力。PT-76型兩棲坦克在世界上產量高、出口廣,對其進行直接改裝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節省高炮武器研發的經費開支。ZSU-23-4采用的引擎是一臺280匹馬力的V-6R水冷式柴油機,能夠使自行高炮的最大時速達到50km/h,車身燃油儲備為250升,使高炮的最大行駛里程達450千米,能夠有為裝甲突擊戰斗車輛提供伴隨防控保障,對于水網復雜地形的通過性優于主戰坦克。
突出特點:360度轉動的炮塔搭配極大的俯仰角度的高平兩用機炮,通過機炮平射,能夠有效壓制藏匿在建筑物內的狙擊手和反坦克武器,為步兵和裝甲車輛通過提供強有力的火力掩護,與此相比,末端防空就像是附贈功能。與城市作戰的雙重需求,這在阿富汗與車臣戰爭中發揮到極致,。
缺陷:隨著新技術的不斷迭代,ZSU-23-4自行高炮逐漸顯現出系統集成設計過高、部件升級困難的弊端,其仍舊采用水冷卻的物理降溫方式冷卻炮管,為減少炮身內壁因長時間發射造成的變形和燒蝕現象,不得不采取間歇射擊的方式,制約了火炮威力的發揮。其次,安裝于ZSU-23-4內部的大量設備使其操作室空間極度狹小,更換新的車載計算機需要對供電系統進行升級,而PT-76坦克底盤設計較早,管路接頭難以更換,而且缺少提供給電容器的安全空間。
老兵不死——俄烏戰場續寫自行防空傳奇
日前,俄羅斯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ZSU-23-4自行高射炮通過鐵路運送至烏克蘭東部前線的照片。俄軍此舉背后所隱藏的戰略意義被外界直觀地理解為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落后,面對一場自動化程度極高的局部戰爭,據報道,在過去的沖突中,每日都有多達數百架偵察或攻擊型無人機參與戰斗,雙方都有龐大的機隊、完備的防空系統和信號干擾系統,這使得俄烏雙方都要在不接觸敵方的情況下實施打擊,而打贏無接觸作戰的關鍵就是對無人機的使用。
(石勒喀河在烏東前線打擊敵方目標 圖片來源:網易)
所謂“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烏軍雖然具備領先于俄軍的察打一體化無人機作戰群,但實戰無人機體型微小,為收集情報及監視目標通常采用低空飛行方式。重新啟用“冷戰時期設計的ZSU-23-4”成為俄羅斯反制烏軍先進無人作戰體系的不二之選,其威懾和打擊低空飛行目標的優勢在防御諸如美軍援助的“彈簧刀”等無人機時發揮得淋漓盡致。合格武器的特點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專長,在專長以外還能發揮巨大作用的才是優秀武器,針對烏軍在隱蔽地帶及巷路樓群之間布設狙擊手伏擊俄軍高級將領的戰場威脅,ZSU-23-4高炮可以配合偵察式無人機發現敵方藏匿的火力狙擊點,利用其改良后仰角范圍擴大的特性實施定點打擊,緩解俄軍指揮官親臨前線在戰火爆發之際所處位置受到嚴重威脅的不利局面。
烏克蘭也繼承了一部分ZSU-23-4高炮,哈爾科夫車輛廠的烏克蘭軍工科研人員對其進行升級改造,在原有車型基礎上實現了數字化控制:工程人員拆除了除底盤外的全部設備,并加裝了一個攜帶數字天線陣列、地對空導彈的新多功能雷達站,新型號具有周視搜索、接獲目標、多目標跟蹤能力,實現全天候、全天時作戰。近期,俄羅斯海軍陸戰隊已經將“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開進盧甘斯克地區,目前作為伴隨前方地面部隊提供末端防空保護的重要型號,其實戰功效還能否得到進一步開發,讓我們跟隨俄烏沖突的進程拭目以待吧。(左宜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