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科技賦能生態環境執法 減少對企業干擾

        光明網 2023-06-29 17:41:08


        (相關資料圖)

        光明網訊“科技賦能生態環境執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生態環境執法到了現在,要求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的支持,不能再搞過去的人海戰術。”6月29日,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群英表示,生態環境執法工作正在實現由“人防為主”轉向“技防優先”。

        科技賦能體現在哪?趙群英認為,要將科技手段應用到生態環境執法的全過程各個環節,達到精準發現問題,減少對企業的干擾。

        “生態環境執法要達到精準化、科學化、規范化就需要有科技的支撐。”趙群英介紹,2022年,受疫情形勢逼迫執法工作開展需要創新。面對這一特殊時期的特殊困難,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在重點地區的監督幫扶工作當中探索實現了科技信息化助力非現場執法,通過創新、創立空天地一體化的環境問題發現機制,開展線上遠程監督幫扶取得比較成功的應用。

        據悉,從2022年5月開始,已向相關城市推送問題線索企業2萬余家,經過地方現場的檢查核實,問題發現率在70%—80%,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趙群英以大氣環境執法為例進行介紹。第一,研究建立了一整套問題線索識別的技術方法。利用衛星遙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地面微站、污染源自動監測、用電用能等技術手段,融合排污許可、行政處罰、信訪舉報,識別重點行業排放單位,污染高值區和冒泡區,發現重點行業排放大戶的違規排放,包括未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等措施,精準識別問題企業。

        第二,開發信息化支撐平臺。組織評估中心、衛星中心、環科院、監測總站和信息中心,開發了40多個問題線索識別模型,關聯匹配49類數據,搭建平臺,通過模型計算發現問題,通過平臺向地方推送問題,就現場查辦結果在平臺進行反饋、核驗形成閉環。實現了問題區域動態確定,問題線索一鍵生成,排查情況實時報送,檢查結果一圖統攬。?

        第三,引領帶動了一批地方借鑒相關模式做法的創新監管方式,推動執法效能極大提升。例如山東、江蘇等省打造的自動監控、用電用能等信息融合環保監管體系,通過推送問題線索,大幅減少了現場檢查的頻次。河北省將重點企業的DCS系統引到執法監管平臺中,實時監控企業的生產狀況。

        據悉,在其他領域生態環境部執法局也在探索新技術對執法工作的支持,在水領域的指紋污染溯源技術;在固廢領域應用環評、排污許可、固廢管理等信息搭建系統,發現危廢處理處置問題等。(張佳興)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